中日初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比较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baba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人教版与光村图书、东京书籍这两套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教材,运用比较研究、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日三版教材的写作部分进行了研究,试图分析出中日教材写作部分的异同,并挖掘出日本教材中如“5W1H”“版权意识的培养”“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值得借鉴的部分。第一章从写作能力培养的角度对中日教材中的写作知识进行统计分析,在数据的支撑下,对比发现中日两国都重视语言表达及培养学生发现、收集、整理素材的能力,最大的不同是日本更重视同伴之间的交流和修改。第二章采用四分法从文体角度统计分析中日教材中的文体分布,对比发现我国更重视记叙文,日本各类文体分布相对均衡,议论及应用文体占比更多。出于培育学生亲近、继承与发展日本传统语言文化的态度,日本设置学写俳句、短歌的写作活动。第三章从写作指导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中日两国教材都重视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我国教材弹性更大,留给教师广阔的发挥空间,而日本在继承了教育家写作教学思想的基础上以发表为导向,注重过程指导,辅以表格、图表、漫画等手段,总体设计可读性强。第四章从读者意识、积累意识、版权意识三方面来比较论述。人教版选择从写作题目、知识和提示中提醒读者的存在,日本教材将读者意识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用多种形式进行培养。两国都重视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日本更重视词汇的积累,教材中也提供了相应的词汇。两国都在课标中对引用作了规定,但在教材的实施中日本的引用指导更为细致。第五章从内容的编写、训练方式上提出建议。内容设计上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题目设计应有梯度,应用与文学结合,增加程序性知识;训练方法上应独立与合作并举,多种形式培养读者意识。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基于UART的物理隔离卡的基本原理,重点说明如何开发和安装主引导扇区MBR中的自举程序.使得开机出现内外网选择提示.根据用户的不同选择。配合隔离卡实现内外网的切换,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电子商务得到了迅速发展.介绍了基于J2EE架构的电子商务系统解决方案,并研究了电子商务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文讨论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会话语篇连贯的解释力。文章从说明关联在话语理解中的作用入手,探讨关联与会话语篇连贯的关系,分析由关联性所决定的两种类型的会话语
综述了近年来相变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相变材料的种类,讨论了各种相变材料的相变特性及优缺点,展望了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