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的比较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kk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工作行为的重要组织行为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教师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了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关工作行为管理的建议。 在对以往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回顾基础上,本研究选取了美国中小学160名教师及中国中小学218名教师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应的数据。通过对问卷所获得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1、《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和《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的各分量表均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就中国被试而言,7~20年教龄的教师其情绪衰竭的程度显著高于教龄在1~3年和4~6年的教师(p<0.05);高中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程度显著高于初中教师(p<0.05)。 3、就美国被试而言,美国高中教师的情绪衰竭水平显著高于美国小学教师的水平(p<0.05);美国初中教师的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程度显著高于美国小学教师(p<0.05)。 4、中国教师的情绪衰竭水平显著高于美国教师(p<0.05);男性被试来说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国籍差异(p>0.05),女性被试来说中国被试的情绪衰竭水平极显著地高于美围被试(p<0.001)。 5、中国教师的整体工作满意度和具体工作满意度的水平均显著低于美国教师(p<0.05)。就中美教师总体而言,男性教师的具体工作满意度的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教师(p<0.05)。 6、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和具体工作满意度均与工作倦怠各维度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间存在反比例关系。经回归分析发现:通过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两个维度的水平可以预测教师整体工作满意度的水平;通过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水平可以预测教师具体工作满意度的水平。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我国已进入危机频发的关键时期,而执政者对危机的干预已逐渐从提供物质、医疗的救援过渡到心理、社会的支持。危机发生后,民众会产生怎样的心理需求,随之又有哪些行为上的
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二者之间关系的发展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得出一致性结论,Russell等人认为执行功能是心理理论的基础,而Perner等
拖延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人们经常会不理智地推迟任务的开始或者完成的时间。学习拖延是发生在学习领域的一种拖延行为,常见于学生群体,包含认知、情绪以及行为等多种成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