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技术源于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ARPA),最初用于军事目的,后来慢慢转化为民用。自产生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间,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插上翅膀。2015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联网+”概念写进了政府报告,希望通过“互联网+传统行业”行动来助力中国的经济实现再一次腾飞。伴随着“互联网+”的提出,各种新概念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金融脱媒”、“股权众筹”、“创客”等等,由此互联网不再局限于一般的获取新闻、图片、视频等相关信息。P2P(Peer to Peer)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种模式,脱胎于1976年孟加拉的小额贷款模式。2005年英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Zopa的上线运营标志着P2P网络借贷真正实现商业运作。从2006年6月首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宜信的成立,到其后的ppmoney、红岭创投和积木盒子等数以千计P2P平台上线,P2P网络借贷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截止2004年,网络借贷平台累计成交量超过3291亿元,平台达2358家。然而在P2P网贷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有大量的平台由于风控能力弱、盲目投资而导致还款逾期或者投资款项无法收回,平台跑路情况。因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如何把控风险,选取优质的投资项目,不仅对投资者,而且对平台本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关于P2P投资决策的文献比较少,同时关于投资决策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方面,投资的决策过程是在单个决策者的能力下完成的;另一方面,在考虑多人决策时,并没有把每个决策者的权重纳入决策中。然而在实际的经济问题中,对投资问题的评估时,每个决策者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得决策更有说服力,必须考虑每个决策者的权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LECTER III的异质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用于P2P网贷平台投资决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详细的阐述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历史,国内外代表性平台的运营模式。(2)介绍了项目投资的基本含义,使用异质多属性群决策于P2P网贷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以及结合红岭创投投资实际,给出了本文所研究项目的评价指标。(3)提出把基于ELECTER III的异质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应用于P2P网络借贷平台。该方法用实数、区间数、梯形模糊数、直觉梯形模糊数、直觉模糊集以及语言变量来描述评价指标的属性值。介绍了加权平均算子、上下可能性均值、?-截集和?-截集,以便将不同的类型的属性值转化为同一量纲形式。给出利用粗糙集理论计算属性权重的形式,同时使用类TOPSIS方法得到专家权重。提出了一种新的扩展的ELECTER III,对方案集进行排序,最后综合所有决策者的信息选出最佳方案。(4)与加权平均偏好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ELECTER III方法考虑专家权重,与加权平均偏好度方法主观的给出权重信息以及决策者单一相比,本文研究方法更全面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