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以其占地少、运量大、速度快,以及准时、方便、舒适等优点,正在并将逐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穿梭在城市之中,其施工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可能会对复杂的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线路两侧的历史久远但结构耐久性、完好性日渐衰退的重点文物和古建筑保护带来难题。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市区的文保、控保建筑共有642处,其中国家级33处、省级59处。在历史文物古迹与现代文明相遇之际,本文结合苏州实际情况,以轨道交通2、3、4号线为背景,研究轨道交通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其对沿线古建筑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搜集整理了苏州地铁2、4号线盾构施工期间48个地表横断面沉降和2、3、4号线地铁车站基坑施工期间17个地表横断面沉降的实测数据,分别采用Peck公式和偏态分布密度函数,对地铁盾构和车站基坑施工引起的地表横断面沉降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相应的地表横断面沉降规律,并据此提出了苏州地质与轨道交通特定条件下地铁盾构和车站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2)以苏州地铁4号线乐-十区间和3号线狮山路站为对象,建立了相应的地铁盾构和车站施工引起的地表横断面沉降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埋深和直径、车站基坑支护体地下连续墙厚度和插入比等不同情况下对相应地表横断面沉降的影响,建立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i)与隧道埋深(z)和直径(D)的关系式。(3)调查分析了天香小筑、文庙和北寺塔等古建筑的现状以及场地地质资料,建立了“隧道-土层-古建筑”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评价了盾构施工对上述三个古建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