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唐诗已经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尽管年代久远,但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是为我们中华儿女所广为传诵。李商隐是生活在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晚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在整个古代诗歌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这些诗歌,我们不难发现,隐喻是李商隐诗歌创作中所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和手段。诗人运用这种思维和手段,将大量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具体化,使欣赏者可以从外在的表象深入到诗歌的内部,认识诗歌更深层次的涵义,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理论来对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依据概念整合理论对李商隐诗歌中的典型隐喻进行实例分析。从认知视角对李商隐诗歌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对李商隐诗歌进行具体分析,为今后学者们研究中国古代诗歌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理解和欣赏我国古代诗歌。2.有利于加深我们对诗歌隐喻的认识,理解隐喻思维与语言的关系,理解诗人是怎样从我们所熟悉的、具体的始源域向陌生、抽象的目标域投射的。从而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隐喻是如何组织人类概念系统和引导人类经验认知的。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李商隐诗歌中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概况以及它们之间的投射模式,并归纳李商隐诗歌隐喻的特点以及影响这种特点的原因,最终为理解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提供一个合理的意义解读范式。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的始源域主要有人物类、建筑宫殿类、灯烛类、动物类、植物类、云雨类等等。(2)概念隐喻明确地再现了隐喻过程中所涉及的两个概念域: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存在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根植于相似性,即物理上的相似性和心理上的相似性。(3)李商隐诗歌中的概念隐喻主要有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空间隐喻。(4)李商隐诗歌中主要存在两种语义结构: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与本体喻体同时出现,这两种结构主要又以第一种喻体式隐喻为主。(5)隐喻映射的方向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单向映射,但是李商隐诗歌中的很多隐喻现象又是这种单向映射所无法解释的,为了弥补这一理论的缺陷,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我们认知解读李商隐诗歌的隐喻特点,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作用。我们运用这一理论,并结合概念网络整合图示得出李商隐诗歌隐喻的特点:首先,喻体美丽纤柔、感伤哀怨;其次,喻旨朦胧多义;最后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6)李商隐诗歌隐喻的特点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制度文化和心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