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足月新生儿围产期动脉缺血性脑梗死的应用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正常足月新生儿常规MRI、DWI表现及不同区域脑组织的ADC值目的:探讨正常足月新生儿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特点及不同部位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建立正常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正常对照。材料和方法:收集正常足月新生儿9例,平均胎龄为39.19周,平均出生体重3477 g,其母孕期间均无异常产科病史,无明显宫内窘迫史,出生时无窒息史,出生后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均≥8分。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颅脑常规MRI和DWI检查未见异常。9例均行头颅常规MRI (T1WI、T2WI)和DWI扫描。测量双侧丘脑腹外侧、豆状核、小脑皮质、枕叶皮质、额叶皮质、顶叶皮质、大脑脚、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枕叶白质、额叶白质及顶叶白质共24个感兴趣区(ROI)的ADC值,分析脑各部位的ADC值在左右半球的差异以及脑不同部位ADC值差异。结果:由于新生儿脑发育不成熟、含水量较高,其头颅MRI表现不同于成人。常规MRI、DWI图像上各有其特点及优势。各部位ADC值统计分析示左右半球对称部位的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新生儿不同部位脑组织的ADC值存在着差异(P<0.05)。在所测不同区域脑组织的ADC值中,以浅层白质结构为最高(枕叶、额叶和顶叶白质),明显高于深部白质纤维结构(大脑脚、内囊后肢和胼胝体压部,P<0.05)、深部灰质核团(丘脑腹外侧核和豆状核,P<0.05)和浅层灰质结构(小脑、枕叶、额叶和顶叶皮质,P<0.05)。而深部白质纤维结构、深部灰质核团、浅层灰质结构的ADC值,除大脑脚与额叶皮质、大脑脚与顶叶、丘脑腹外侧与顶叶皮质有统计学差异(P=0.001,0.000,0.044)外,其余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浅层白质纤维结构中枕叶白质ADC值低于额叶白质和顶叶白质(P<0.05),而额叶白质与顶叶白质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脊髓束行径区中内囊后肢、大脑脚的ADC值相近,均低于浅层白质结构(P<0.05)。结论:正常足月新生儿脑各部位的ADC值在左右半球间无明显差异,不同部位脑组织的ADC值有显著差异,反映了髓鞘化时间、髓鞘本身结构特点的差异。第二部分MRI在足月新生儿围产期动脉缺血性脑梗死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常规MRI、DWI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足月新生儿围产期动脉缺血性脑梗死(PA1S)的应用价值,通过ADC值定量分析梗死大脑各部位的ADC值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材料和方法:收集足月PAIS新生儿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胎龄为39.6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 383 g,5例紧急剖宫产,15例首发临床表现为惊厥,入院时间为生后3 h至5 d。所有患儿均于生后7天内行常规MRI、DWI扫描,其中9例还进行了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扫描。测量双侧丘脑腹外侧、豆状核、小脑皮质、额叶皮质、大脑脚、内囊后肢、胼胝体压部、额叶皮质和白质以及病灶区域和病灶对侧相应区域共18个ROI的ADC值,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分析病灶侧、病灶对侧和正常对照组不同部位脑组织的ADC值差异,定量分析脑内各部位水分子弥散运动情况。对MCA梗塞患者进行分型,比较不同梗塞类型其皮质脊髓束的受累情况。结果:21例患儿常规MRI中,18例T1WI呈现异常信号,7例表现为受累区域皮层及皮层下弥漫T1信号减低,11例T1WI信号稍减低,信号改变轻微;19例T2WI见异常信号,14例表现为受累区域皮层及皮层下弥漫T2WI信号增高,5例T2WI信号稍增高,且灰白质分界不清。21例患儿首次DWI检查中均出现异常高信号,病灶边缘的显示较常规MRI清晰,DWI还发现了常规MRI未显示的胼胝体膝部、压部、丘脑腹外侧、内囊后肢、大脑脚等部位的受累。19例累及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2例累及大脑后动脉供血区(PCA)。21例中双侧梗塞2例,单侧梗塞19例。21例中9例行MRA检查,6例表现为梗塞侧MCA皮质分支较对侧增多现象,局部管径较对侧增粗。比较不同MCA梗塞类型特点,发现混合型梗塞较之于表浅型梗塞更易发生大脑脚、丘脑腹外侧核的受累,且混合型梗塞内囊后肢、大脑脚、胼胝体等脑深部白质纤维结构的受累发生率高于表浅型梗塞。病灶侧与病灶对侧各部位ADC值比较,病灶侧内囊后肢、大脑脚、丘脑腹外侧ADC值较对侧明显降低(P=0.0012,0.0038,0.0119),病灶区域ADC值降低程度最显著(P=0.0001)。而患儿MRI表现正常部位与对照组相比ADC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梗塞组病灶侧内囊后肢、豆状核、丘脑腹外侧核ADC值明显低于表浅型梗塞组(P=0.0246,0.0268,0.0153),病灶侧其他部位和病灶对侧各部位ADC值两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MRI在急性期的诊断价值不如DWI,而在亚急性期对病变范围的显示优于DWI序列,两者结合运用可大致推测具体发病时间。DWI可早期诊断PAIS,可敏感探及大脑深部小病灶的受累情况,尤其是病灶同侧的内囊后肢、大脑脚、脑干前部(皮质脊髓束行径区)的信号异常,可一定程度预测远期预后。PAIS的MRA检查大多表现为病灶侧MCA皮质分支较对侧增多、管径增粗,可影响治疗决策。足月新生儿PAIS脑内不同部位ADC值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病变侧内囊后肢、大脑脚、丘脑腹外侧ADC值明显降低,为易受累区域,病灶区域ADC值降低程度最显著。而颅内未受累区域ADC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脑梗死病变呈局灶性,与HIE不同。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