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系统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和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wei2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以好氧活性污泥接种驯化形成好氧颗粒污泥的过程,并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生长特性和系统运行特性进行考察。主要结果如下: 通过控制SBR系统的运行周期、沉降时间、上升气体流速等运行参数,以缩短沉降时间形成选择压的方式,经过25天的培养成功获得结构密实、形态规则、沉降性能和微生物活性良好的好氧颗粒污泥。 在25天的驯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颗粒的转化,而在两次颗粒化的过渡阶段出现了颗粒解体、悬浮污泥被大量洗脱的现象,该过渡阶段对系统COD和PO4-P的降解效率造成明显的影响(COD的去除率由86﹪降至25﹪,P04-P的去除率由51﹪升至76﹪),但对氮的降解效率影响较小。 好氧颗粒污泥的第一次颗粒化趋势出现在第4天,是以菌胶团为核心,丝状菌层层缠绕而成,此时颗粒结构非常脆弱,容易被强永力剪切力破坏;第二次颗粒化趋势出现在第15天,是以丝状菌为骨架,将散落的污泥絮体相互粘结在一起,逐渐形成密集型的联合体,颗粒结构密实、强度较大。 在好氧颗粒污泥驯化完成后,颗粒污泥成为反应器中污泥的主要存在形式,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达到5g/l以上。系统已经具备了高效稳定的有机物去除和脱氮的能力(COD,TN去除率分别为90﹪,84﹪),但对PO4-P的降解效率较差(去除率为50﹪)。 颗粒污泥初步形成后进入其生长期。对该阶段进行约75天的长期观察后发现:在颗粒生长初期,循环周期内的微生物长期处于生物降解期,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够发生, COD和TN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5﹪和80﹪),颗粒粒径较大(平均粒径2.0~2.5mm),此阶段颗粒表面容易生长大量的丝状菌; 而在颗粒生长阶段后期,微生物则处于较长时间的好氧饥饿期,硝化细菌的数量不断减少,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除磷菌群的胞内PHB处于过饱和状态已经失去吸磷能力,TN和TP的去除率下降明显(100天时分别为26﹪和20﹪),此阶段的好氧颗粒污泥的粒径较小(平均粒径0.5~1.0mm)。 由此可见,长期运行的好氧颗粒污泥SBR系统更适于处理高有机废水,对氮磷的处理效率不高。 此外,好氧颗粒污泥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微生物相也存在明显差异。在颗粒生长初期,微生物绝大部分分布在颗粒的外部,其中杆菌的数量众多;而在颗粒生长末期,球菌成为颗粒表面的优势菌群,这些球状细菌很可能是异养茵群。而原来在最外部很容易发现的硝化杆菌则退化到颗粒内外分界线的内侧,这也是该阶段硝化细菌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
其他文献
动力电源作为新型能源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动力电源外壳材料是动力电源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动力电源性能的优劣。本课题组提出并长期研究的覆
奥克托今(HMX)是最重要的单质炸药之一,广泛应用于推进剂和武器装药。HMX在发生爆轰前将发生β→δ相转变,相变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可能造成弹壳的形变,因此研究HMX的β→δ相转变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制约自然环境和人类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青岛市作为缺水地区,水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影响和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可持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依次采用液-液相转化技术和高温碳化法制备结构可控的多孔炭电极材料;研究炭材料表面性质对其电化学过程的影响。并且对所制备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进行
铝/钢熔钎焊连接是目前异种金属连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但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铝/钢搭接焊上,对对接熔钎焊研究较少,原因之一是:采用单一热源很难在高效率焊接下获得良
重金属废水的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危害。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一般采用化学沉降、离子交换、吸附等技术。近年来对具有特别选择性、螯合离子能力强的高分子螯合剂的研究正
湖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全省处于中亚热带范围内。鄂西南地区指湖北省版图的西南角突出的部分,地理坐标东经108°23′12″—110°38′08″,北纬29°07′10″—31°24′13″,行政区
本文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利用Zr O2-B2O3-Al体系放热反应,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Zr B2-Al2O3复合粉体。从理论上计算了Zr O2-B2O3-Al体系的绝热温度和各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