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工农兵学哲学运动;这是一场上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知识分子、领导干部,下至普通工人、农民的一场群众性学理论活动。它正好贯穿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主体之广泛、自觉性之强在中国哲学史上至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一定阶段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实践层面上的一种尝试与探索。这场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扫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农兵群众的文化水平;主人翁地位的激励;“大跃进”经济建设举措的呼唤;毛泽东对哲学的重视与大力提倡;以及人民内部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需要;这场运动经历了初步提出、逐渐巩固、持续上升、汇成高潮、快速消退等阶段;工农兵学哲学的学习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著作、毛泽东哲学著作、毛泽东语录、哲学工作者编写的通俗哲学教材等,其学习的重点在不同的阶段又有所转移;工农兵学哲学的积极意义:提高了工农兵群众的理论思维水平,提升了工农群众改造世界的能力,激发了工农兵群众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热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中国化做了有益探索;但是工农兵学哲学运动也暴露出了政治化、片面化、碎片化、庸俗化、工具化等局限。通过这场运动也给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