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越式跳高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技术为载体的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它的“J”型助跑和背越过杆,使背越式跳高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跳高方式。随着人们对跳高技术认识的不断深入,现代背越式跳高正朝着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和快速过杆的“三快”方向发展。助跑是背越式跳高获得起跳能量的重要阶段,其助跑的能力与技术在起跳时动量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响起跳效果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员助跑能力与技术必须依靠相应的科学训练手段获得。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在助跑中采用阻力伞和平跑的相关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来分析阻力伞对助跑技术与能力的影响,探讨阻力伞在助跑训练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采取其他训练手段来弥补训练中的不足,提高训练质量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与平跑相比,采用阻力伞进行助跑训练的运动学特征是:运动员步长减小,步频加快,但对步长的影响要大于步频。在助跑过程中使运动员的支撑时间延长,而腾空时间却缩短;在直线助跑中运动员上体的前倾角度明显增大,重心水平速度减小,身体重心降低,上下波动幅度较小,增强了跑进时身体的稳定性。髋膝踝三关节中髋关节运动幅度较小,而膝、踝运动幅度较大,提高了着地后的缓冲技术;髋膝踝三关节角速度中,髋角速度较小,膝角速度较大,踝角速度较小。在弧线助跑段阻力伞增强了运动员的加速意识,使运动员身体重心速度离地瞬间速度较大,但着地瞬间速度则比平跑小;身体内倾角度比平跑要大,且随跑进内倾角逐渐加大,身体重心逐渐降低,重心上下波动幅度较小。 2、从负伞跑与平跑各环节运动学参数曲线图可知,两曲线的变化规律总体趋势是一致的,负伞跑没改变助跑的动作技术结构,与平跑技术动作具有相似性,负阻力伞进行助跑训练是一种较好的专项训练手段。 3、在背越式跳高助跑训练中采用阻力伞训练的专项训练价值在于:一,能有效发展髋部肌群的力量和膝、踝关节伸肌群的快速力量,以及膝踝关节的蹬伸快速力量,加快伸髋和摆腿速度,提高蹬伸效果;二,能加强运动员的躯干等部位的核心稳定性力量和全身助跑力量的协调发展,提高在助跑过程中身体重心的稳定性,节省了机体能量,提高肌肉做功效率。三,有助于运动员在助跑过程中增强运动员的加速意识,改进助跑技术。四,改进助跑时足着地的方式,提高着地缓冲技术,减小了在助跑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同时降低了对腿部的高冲击力,预防运动损伤。五,在训练中阻力伞可作为速度增减的指示标。 4、阻力伞训练跟其它训练手段一样都有其局限性,阻力伞跑与平跑相比,其用力区间偏重于后支撑阶段,对前支撑阶段略显不足;长期采用阻力伞训练,还会使运动员的神经肌肉速度感减退,使肌肉动作缓慢。在训练过程中配合水衣负重和滑轮助力牵拉训练,其专项训练效果更佳,提高运动员助跑能力与技术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