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效麻醉药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aohu_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麻醉剂是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2000年以前,名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成为具有最早记录的麻醉剂,成为中国古代医学的世界之最。1846年Cliver WendellHolmes首次提出“麻醉”名词,使用笑气、氯仿、乙醚等化学麻醉剂进行外科手术。麻醉药物的发明和使用开创了外科手术的新时代,对外科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人类医学史上,不断研发能够满足各种手术,不同人群的要求,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肌松效果,一直是麻醉药物研发的热点和难点。但遗憾的是迄今尚无任何一种麻醉药物单独使用能够满足手术麻醉的需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复合麻醉,即将几种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联合使用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这种复合麻醉已成为当今临床麻醉实践的主流趋势,是达到“平衡麻醉”最常用的策略。未来的麻醉应向更简捷、更易控、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探索和开发符合这一要求的麻醉药物将是研究人员不懈努力的方向。本研究基于平衡麻醉理论,设想如果能够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并制备成一种复方制剂,使其能够兼具镇痛和镇静双效作用,使麻醉全过程更为便捷。要实现这一目标,面临诸多新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如复方制剂中各组分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如果存在相互作用是何种类型(相加、协同、拮抗)及相互作用可能的机制是什么?药物各组分间混合后理化性质是否稳定?是否具有稳定、成熟的制剂工艺?复方麻醉药物能否固定比例并筛选最佳比例,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围绕复方药物研发中的关键问题本课题完成以下研究:1.丙泊酚和阿芬太尼相互作用研究在《固定复方制剂的临床开发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固定复方制剂中各组分药效的相加或协同作用常是开发复方制剂的依据和基础。因此,我们采用热板法、甩尾法、醋酸扭体法三种常用的疼痛模型,测量丙泊酚、阿芬太尼及二者联合使用时镇痛作用的ED50,采用等辐射分析方法研究丙泊酚与阿芬太尼的镇痛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丙泊酚和阿芬太尼起效迅速,可显著缓解热板法和热甩尾法引起的急性疼痛及醋酸扭体法引起的炎性疼痛。在热板实验中,测得丙泊酚的ED50为8.82mg/kg,阿芬太尼ED50为41.44μg/kg,联合用药组ED50mix丙泊酚为2.09mg/kg,阿芬太尼为9.91μg/kg;在甩尾实验中,测得丙泊酚的ED50为7.50mg/kg,阿芬太尼ED50为40.16μg/kg,联合用药组ED50mix丙泊酚为1.88mg/kg,阿芬太尼为10.16μg/kg;在醋酸扭体实验中测得丙泊酚的ED50为15.00mg/kg,阿芬太尼ED50为12.50μg/kg,联合用药组ED50为丙泊酚3.75mg/kg,阿芬太尼3.13μg/kg。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后,三个模型中的联合用药组ED50mix均显著小于理论相加ED50add,p <0.05;联合用药组ED50mix落在相加线的左侧,并且相互作用指数(interaction index) γ均小于1,提示二者在三种疼痛模型上均产生明显协同疼痛效应。该部分研究文章已发表在SCI收录杂志Pharmacol Biochem Behav,2014,116:25-9。2.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工艺研究、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在处方前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静脉注射用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考察了磷脂加入方法、油相溶解温度、水相油相加入顺序、高压均质压力及次数对乳剂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乳剂中油相种类、油酸钠的用量、pH,并考察了灭菌温度及时间对乳剂的影响。从粒径、电位、pH、渗透压、乳液粘度、酸值和过氧化值几个方面考察了乳剂的理化性质。建立了丙泊酚和阿芬太尼体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光照试验和冻融试验考察了乳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研制了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确定最终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以5%大豆油和5%的中链脂肪酸甘油三酯为油相,1.2%的蛋黄卵磷脂和0.03%的油酸钠为乳化剂,均质前调节pH至8.0,60MPa压力均质6次,充氮灌封,灭菌。以上方法制得的三批乳剂的平均粒径为221.6nm,-电位为-22.83mV,丙泊酚和阿芬太尼药物含量均为99.0%。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光照试验和冻融试验结果显示乳剂在40±2℃、湿度75%±5%条件下放置6个月,25±2℃,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4500±500)Lx光照条件下放置10天以及-20℃和-50℃至4℃冻融,乳剂的外观、pH、粒径、电位和药物含量等均无显著性变化。该部分研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1210069537.4。3.成犬持续输注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麻醉作用评价将研制不同剂量比的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应用于成犬部分脾切除手术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通过观察比较MAP, SpO2, EtCO2, T, HR, BIS, RR及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等指标来评价不同比例的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显示各剂量组MAP, SpO2, EtCO2, T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剂量比为75:1组相对于阳性对照组会引起成犬麻醉深度过深,并且会导致严重的心动过缓,术后动物苏醒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剂量比为300:1组心率加快,提示可能镇痛药物剂量存在不足,剂量比为150:1组相对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本实验结果提示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剂量比为150:1时为最佳比例,能够较好满足手术中麻醉要求。该部分研究结果已投向SCI收录杂志Vet J,目前正在审稿中。4.丙泊酚与阿芬太尼协同作用机制的探索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丙泊酚和阿芬太尼作用于小鼠ACC脑薄片的mIPSC和eIPSC电流频率和幅度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膜GABA受体的分布及其磷酸化的改变。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丙泊酚和阿芬太尼对神经元细胞内Ca2+离子浓度的影响;cAMP试剂盒检测丙泊酚和阿芬太尼对神经元胞内cAMP表达的影响;PLC试剂盒检测丙泊酚和阿芬太尼对神经元内PLC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丙泊酚和阿芬太尼可协同激活GABA受体。两者联合使用与单用丙泊酚处理组相比,显著增加了mIPSC和eIPSC的幅度(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增强丙泊酚对突触后GABA受体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使用可促进GABA受体Aβ3在胞膜的表达及其磷酸化。丙泊酚和阿芬太尼联用能够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PLC的活性,进而导致Ca2+内流减少,从而对μ受体下游信号产生协同效应。该部分研究结果已投向SCI收录杂志Pain Med,目前正在审稿中。结论:综上所述,本课题研究结果证实了丙泊酚和阿芬太尼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其协同作用机制。利用药剂学技术,首次成功研制了复方丙泊酚阿芬太尼乳剂,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类复方制剂上市;并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实施部分脾切除术的成犬进行药效学评价,探讨了两者固定比例的可行性并筛选出最佳比例,结果证明固定比例且两者剂量比为150:1时能够满足手术中的麻醉要求。这些研究解决了复方制剂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为进一步研发该复方制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砂浆的致密度,以糯米淀粉为原料,采用乙醇溶剂法制取羧甲基淀粉(CMS),研究了CMS对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淀粉的最佳取代度为0.890 1,低质量分数CM(S0.1%)可降低砂
针对湛百公司生产效率低下,设备利用率不高并已严重制约公司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问题,本文分析了湛百公司在设备管理上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对设备管理的重视不足;员工自主维修保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为百合科黄精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免疫力和扩张冠脉等作用,是一种生理活性显著,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
我国工会历史悠久,传统优良,具有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良工作作风。自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建立新中国,确立的国体即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
滨海体育旅游随着滨海旅游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认识和重视。可以品牌为研究切入点,剖析建立广西滨海体育旅游品牌的重要意义和创建品牌的基础,提出品牌培植的基本思路:整合资源
文章以电子离合器系统为控制对象,用Matbab软件建立了电子离合器的仿真模型,并使用模糊PID算法对离合器位置进行闭环控制,该算法兼具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算法优点。仿真结果
采用固相法合成制备了钛酸锂样品,探讨了锂源,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以及合成气氛对钛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选用碳酸锂为锂源,采用两步煅烧法,400℃空气气氛煅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白光LED的室内可见光通信技术逐
神经修复是再生医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随着人们对神经生物学和材料科学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神经。本文详细叙述了在神经再生医学中使用的相关材料
本文对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民族政策及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作了探讨,指出研究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对今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对正确执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