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通过将劳动力等原本用于农业的生产要素投入到非农生产部门,从而提高收入水平的行为,亦即兼业,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现象。近年来,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和推广是绿箱政策所允许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户兼业的制度环境,因而会影响到农户的兼业行为。本文在国内外文献梳理与综述的基础上,首次构建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影响的理论模型,阐明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的影响机理:农业保险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效用水平,而在非农生产预期效用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两部门资源配置的等效用原理,农户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不得不打破保险引入前的资源配置均衡,增加资源在农业部门的配置水平,降低非农部门的配置水平,亦即农业保险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效用水平影响农户兼业决策过程。在上述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研究常用的MOTAD(总绝对偏差最小化)模型,结合实际构建实证模型,并以烟草保险为例,模拟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兼业决策的影响。首先,对实地调研的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和临沂市沂水县烟农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烟农迫切需要烟草保险以分散种植风险,但烟草保险的推广却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保费支付水平过低以及保险公司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现实基础;然后,基于上述数据,利用上述MOTAD模型模拟无保险条件下农户兼业决策均衡时的风险水平、收益水平、资源配置等互动关系,以及在不同险种情景下农户兼业决策均衡时的风险水平、收益水平、资源配置等互动关系,然后对保险前后以及不同险种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主要结论为:(1)风险条件下,农户在农业上的资源投入会比年景好投入少,比年景坏投入多,而在非农部门的资源投入会比好年景多,比坏年景好。(2)从单个农户层面来看,农业保险促使更多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加速大户的形成;从整个农业层面上,农业保险将会成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的推力之一,并加速农户的分化,形成新的农民群落。(3)不同保险品种对农户兼业影响不同,一般来说,费率更低,保障水平更高的农业保险对农户资源配置影响更大。(4)不同地区的农户因为种植习惯、风险来源、风险管理经验、成本、产量、价格等的差异,对于同样的保险设计反应不同。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保险公司(农业企业)、烟草公司、农户等四个层面提出有关农业保险发展以及优化农户资源配置方面的建议。在政府层面,应积极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带动科研结构、保险公司等建立数据开放平台、开创政府+烟草公司+农户的保费支付模式;在保险公司层面,设计出更多、更合理的险种满足市场需求、设立烟草种植风险基金;在烟草公司层面,继续发挥领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农户层面,应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组织,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风险水平,充分利用现代风险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