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地层中弹性波传播特性分析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来源于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连续震源的煤层反射式槽波精细探测理论”,旨在研究和分析含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地层中弹性波的传播特性,为基金项目中弹性波在实际煤系地层中的探测提供基本理论支持。孔隙介质包含了更多描述地层性质的参数,所以与单相弹性介质相比,含有孔隙介质的地层更接近实际地层的构造,故在煤系地层勘探中可以有更广的应用。目前对孔隙介质理论的研究主要围绕BISQ模型和改进后的BISQ模型进行讨论,BISQ模型和改进后的BISQ模型在讨论孔隙介质的弹性波波动方程时,总是从单个孔隙的角度研究弹性波在中传输时的各种特性。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仿真模型,从整个地层的角度上分析含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地层的弹性波传播特性。本文首先从孔隙介质地层的信道特性着手,分别对弹性波在孔隙介质固体骨架和流体界面之间反射、透射和折射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孔隙介质信道的传播衰减、频散和群速度,从而为从整个地层的角度分析弹性波的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之后通过研究孔隙介质弹性波传播理论,推导了孔隙介质中应力与应变、应变与位移以及应力与位移的关系,重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孔隙介质物性系数之间的关系和固体骨架的特性对弹性波传播的影响,并且研究了弹性波在孔隙介质中传播的波导效应。最后基于完全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模拟弹性波在无限地层中的传播,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建模与仿真软件,在改进BISQ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含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地层的三维仿真模型,分析了含有不同孔隙度、固体骨架渗透率和流体粘滞性的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对弹性波传播的影响,并对波导效应在孔隙介质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将弹性波作为地层结构探测的主要实现手段,对煤田勘探、地震探测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地层勘探领域进一步发展能够做出一定贡献。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日趋网络化、智能化使得庞大的电网系统面临巨大的网络安全压力,而网络安全威胁事件总是从电网终端节点开始蔓延,所以必须对终端服务器、工作站等具体设备做好监测管理。但从不同终端节点采集到的原始感知信息具有高度的不一致性,具体体现在数据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类型,难以统一整合处理。针对上述问题,语义网技术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式,语义技术是解决系统协同性、异构性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问题,
分数阶微分方程是整数阶微分方程的一种推广和延伸,由于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独特性质,近几十年吸引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性质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在科学与技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流变学,控制理论,电分析化学,电路系统分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分数阶微积分和分数阶微分方程理论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分数阶微分方程相关的研究已成为微分方程领域的热点课题,特别是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研
水锁损害会阻碍气层及时发现与评价、加大作业成本和降低天然气采收率等。目前添加表面活性剂或压裂等方法在解除致密砂岩气藏水锁损害方面普遍低效,甚至会造成地层二次损害
车道线检测技术是自动驾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车道线检测为汽车的车道保持,方向引导等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发展,对车道线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车道线的检测不仅需要适应多变复杂的真实场景,而且要实现全天候实时准确的检测。传统的车道线检测方法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道线检测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车道线的检测,能有效提升算法应对道路场景变化和天气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跆拳道训练对儿童柔韧及灵敏素质的影响,为提高儿童身体健康提供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为跆拳道跆拳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
在植物乳杆菌中,低聚果糖(FOS)的代谢受到全局调控和局部调控的双重作用。前期研究发现,Ccp A已被确定为植物乳杆菌参与FOS代谢的全局调控因子,但是关于局部调控的作用仍不清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旋转机械正朝着高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轴承-转子系统作为旋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速运转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机械系统的安全运行。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因其转速高、体积小和安装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速转子系统的支承中,其支承特性的好坏对高速转子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因此,高速角接触球轴承的支承特性及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成为高速旋转机械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近年来,结构光场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新颖的物理效应以及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成为光学和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一种特殊形式存在的电磁波,具有特定振幅、相位和偏振态分布的结构光场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伴随着光子能量的传递和光子动量、角动量的转移,同时呈现出旋转多普勒效应、全光开关效应、自旋霍尔效应、横向自旋、螺旋突变、和手性依赖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效应和现象。另一方面,手性物质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
巷帮塑性区煤体和深部的主承载区煤体作为组合结构支撑着顶板,主承载区煤体承担着主要的负荷,当主承载区煤体发生破坏时,顶板处于弹性阶段其压缩变形量必然恢复,将形成“回弹”对煤体产生一种“冲击”效应。本论文将塑性区煤体和主承载区煤体作为组合结构,顶板作为加载体,对主承载体的破坏与顶板的卸载回弹特性及其对组合结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低刚度材料试验机,进行煤岩体单轴压缩室内
空化是水泵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普遍发生的现象,由空化流动引起的空蚀、振动和噪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水泵行业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空化问题以找到预测和抑制空化现象的有效方法,对水泵维持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一中比转速离心泵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空化、非空化以及含沙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本文考虑到离心泵旋转及其几何结构对空化流动的影响,对传统Z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