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俗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其取材贴近人们的生活,创作目的更多地倾向于娱乐价值和消遣性。正因为这样,通俗小说像社会的一面镜子,反应了大众的生活常态。随着各国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外国通俗小说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市场。这对翻译工作无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市场上出版的通俗小说译文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翻译腔、误译等。这种翻译不仅大大降低了原作的可读性,还会危害中文的标准和规范性。本文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在面对源语和目的语文化差异时,通俗小说的翻译如何还原原文中的认知环境,为目的语读者创造出最佳关联,使其获得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关联翻译理论下,作者、译者、译文读者呈三元关系。译者需要找到作者的交际意图,认识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采取各种措施让译文读者通过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实现最佳关联。关联理论为通俗小说翻译的译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不再在“异化”和“归化”这两个命题中徘徊。笔者在结合现代通俗小说《全职爸爸》的节选翻译和关联理论进行分析之后,认为无论是“异化”还是“归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翻译首先考虑的应该都是如何将源语中的认知环境尽量完整地用在译文中还原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译作中展现原文作者的交际目的。关联理论为通俗小说的翻译提供一个更加客观的准则,希望本文中提到的通俗小说翻译标准能够对日后的小说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