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和卡培他滨联合对乳腺癌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19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治疗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方法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物中绝大部分属于对肿瘤细胞可直接杀伤的细胞毒类药物,细胞毒类抗恶性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缺乏选择性,因此在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群,具有抑制、杀伤作用,导致在化疗期间常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计划和生活质量,甚至由于毒性不可逆而导致死亡。格列卫(STI571)为靶向治疗最成功的范例,其作为分子靶向药物,没有传统化疗药物常见的严重副反应;其目前已证实的作用靶点为:BCR-ABL、C-KIT、PDGFR。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利用免疫沉淀、免疫印迹、GST-Pull down以及Far Western等方法证明了c-Abl和Galectin-3二者在细胞内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Galectin-3蛋白的稳定性依赖于c-Abl酪氨酸激酶对它的磷酸化作用;c-Abl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格列卫能够使Galectin-3发生聚集并通过与分子伴侣Hsc-70结合转运到溶酶体中发生降解。研究还发现格列卫能够增强Galectin-3阳性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当其与化疗药物共同使用时能够协同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的研究又证实了Galectin-3的致瘤性依赖于c-Abl的磷酸化作用。为了深入探讨c-Abl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格列卫用于Galectin-3阳性肿瘤时,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的影响,即格列卫与化疗药物联用治疗Galectin-3阳性肿瘤的联用效果;我们分别从细胞水平,动物水平与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了探讨。细胞水平上,我们选用Galectin-3阳性肿瘤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进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分析,探讨并证明了格列卫调控多西紫杉醇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及其释放;并进一步得出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合用能协同诱导细胞凋亡。为进一步在动物水平上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动物水平上,采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探讨;多西紫杉醇和卡培他滨均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一线药物,但其均能引起严重的副反应,我们选择其与格列卫联合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移植瘤;研究发现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具有相加作用;格列卫与卡培他滨联合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和卡培他滨联合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具有相加作用。由此,我们可得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和/或卡培他滨联用能降低多西紫杉醇和卡培他滨的剂量,从而降低其毒副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分子水平上,利用免疫印迹对肿瘤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当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和/或卡培他滨联合使用时,其肿瘤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量与盐水组、多西紫杉醇及卡培他滨单独使用组显著减少;也就是说,格列卫与多西紫杉醇和/或卡培他滨联合使用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所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与肿瘤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量的降低有关。进一步证明抗凋亡蛋白Galectin-3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论述了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现代性问题 ,诸如他对于浪漫主义的看法 ,对于美的现代性的见解以及美与丑的问题 ,应和论和艺术形式等等。在结语部分 ,本文还概述
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绩效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首先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模式进行国际比较,总结不同股权结构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银行绩效的作用机制。其次,针对我国商
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肝癌患者诊断时已经不能再进行手术。尽管有一些姑息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复发和肝内转移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水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受重视。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区划已经成为现在乃至未来保障社会各项活动的基础,也是
目的:通过观察神经胶质瘤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的表达状态,探讨MGMT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亚硝脲(ACNU/BCNU)耐药之间的关系;
失业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如果一个国家失业人员数量过多,失业率过高,不仅会对失业者本人及家庭构成重大威胁,也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
早期的部分流泵主要作为液体燃料泵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由于在低比转速下的性能优势,逐渐应用于民用工业。关于部分流泵的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特高转速下性能试验方面,而随着
如何解决好高等学校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的矛盾,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浙江树人大学针对生源的多样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