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网络环境自适应应用重构问题的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wso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感器节点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传感器网络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对传感器网络提供的应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能够自适应环境条件变化和应用需求变化的大规模传感器网络由于其良好的协作能力和对复杂任务的支持能力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由于传感器网络节点本身资源和能力的限制以及外界环境的多变性和不可预知性,无法将全部应用一次性部署在传感器网络中。因此,如何在资源受限的传感器网络上提供灵活多变的应用任务是制约传感器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论文以能量效率和环境自适应为目标,围绕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重构问题进行了研究,侧重于应用重构模型的建立、应用代码传输模式和相应的路由算法与传输协议的设计以及动态重构决策策略的制定等几个方面内容。论文工作主要包括:(1)针对传感器网络应用重构的环境相关性特点,利用知识推理方法,设计了一个具有环境自适应能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重构模型(Environment Adaptive Application Reconfiguration,EAAR),实现了在资源受限的传感器网络上提供灵活多变的应用的目标。以EAAR模型为基础,结合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特性,设计了传感器节点主动触发的应用重构操作过程。(2)为实现EAAR模型中能量高效的代码传输,建模分析给出了EAAR模型中推(PUSH)、拉(PULL)模式代码传输的能耗关系,并结合两种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簇结构传感器网络的混合代码传输模式(Cluster-based Hybrid Code Transmission,CHCT)。在该模式下,簇头节点采用拉模式从汇聚节点获取代码,簇内节点采用推模式进行代码传输。(3)基于混合代码传输模式CHCT设计了传感器网络分层路由策略:簇头节点采用组播树传输代码,簇内节点采用洪泛路由。基于该策略提出了最小直径组播树(Minimum Diameter Multicast Tree,MDMT)算法构造簇头节点组播树。针对节点不同代码可靠性需求,设计了混合差错恢复机制。上述路由策略和算法在保证代码传输可靠性的基础上,节省了能量消耗。(4)利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对EAAR模型的重构决策过程进行了建模,提出了一种规则推理与强化学习相结合的动态重构决策系统框架;以能量约束和环境自适应性作为学习目标,设计了基于Q-学习的重构决策算法(Q-Learning Reconfiguration Decision Making,QLRDM)来调整规则的状态转移概率,使传感器节点的重构决策能够自适应环境的变化。(5)为了验证本文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发现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基于EAAR重构模型以及代码传输和重构决策的研究成果设计了原型系统。提出了原型系统的层次结构设计方案,分析选择了合适的移动代码中间件并重点描述了重构决策和模块动态加载的实现流程。
其他文献
通过合金制备、微观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Ca对AZ61-1.2Y镁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Ca的加入使AZ61-1.2Y镁合金的组织得到明显细化,β(Mg17A国2)相消
该文通过对最近15年(1998-2013)关于英语教师体态语文献的分析,阐述了教师体态语对英语教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一步论述了英语教师在使用体态语时,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教师
比亚芬能防止创面干燥,有效保护创面,提供良好的皮肤自我修复环境,促进受损细胞再生修复,现综述其在放疗、烧伤及压疮病人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将QSY0401-98<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与Q/SYXQ1-2001<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两个标准中的施工准备、材料管理、线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服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给人类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好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由于一些重要数据在网络上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西部开发工程为我国的天然气管道和焊管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西气东输的管网建设为制管行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概述了我国油气输送管道的发展前景及对各类管道的要求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无线网络,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需要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持,快速构建起一个通信支撑环境。由于组网灵活,使用方便,而且在某些场合下只能应用
根据国内普遍采用的罐底结构,建立了一个直径为12m的模拟罐底板和相应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研究了各种罐底电位测量方法,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各种测量过程中可能
介绍了4650kW热煤炉自动吹灰,除尘控制系统在原油热输管道中的应用。该系统采用OMRONCPM2A为主控制器,与热煤炉吹灰,除尘器的控制器件相结合,实现了吹灰,除尘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