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前后新知识分子的民族国家理论建构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3年前后伴随着时代意识的觉醒和对现代性的追求,新知识分子围绕民族国家建构问题进行了一场集中热烈的讨论.新知识分子开始从抽象的意义上论证主权为国家的最高属性,明确提出"中国,中国人的中国"的口号,但"中国人"下的民族认同却出现了分离,并相应地提出"排满建国主义"和"大民族主义"两种民族国家建构方案.同时,新知识分子也论证了国家的合法性由高高在上的"天命"下移到普通的人民身上,这一论证背后的政治文化也相应发生转移并出现认同危机.此外,领土-体观和"非省界"的出现,表明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开始突破传统的屏藩意识和村落思想.以上这些变化意味着新知识分子国家观念由传统王朝向控 民族国家转变,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场讨论也显示出中国民族国家建构面临着民族认同危机与文化认同危机两大难题.
其他文献
该文从现有史料入手,对元代民间经济纠纷和经济诉讼进行了梳理,力图通过对动态 的、微观的社会经济和法律现象的分析,来考察元代民间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以及国家、社会对
学位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企业集团历史演进过程出发,阐明企业集团的历史、特征及经济学根源,进而初步分析企业集团与政府行为的关系,并结合一般理论分析对四川国有商业企
张琪玉教授是公认的情报语言学的创始人.该文运用了历史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系统方法和调查整理等方法,探索了张琪玉教授在情报检索语言基本理论与方法、文献主题规律、用户
1929-1936年, 湖北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政府扮演主导角度,由于这一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在与湖北省地方政府划分行政权限时,采取均权主义,湖北省政府成为该省地方现代化主导角色的扮
该文把战后亚非新兴国家的中立主义作业个整体进行研究,论述了它的成因、含义及历史地位.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它的含义和实践,认为亚非新兴国家的中立主义政策是一
该文认为,在传统向现代过度的转型社会中,训政"党治"似乎是中国国情下的一个可供造反的试验,国民党政权的"党治"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但是国民
学位
学位
学位
婚姻家庭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礼俗规定又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