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疏散理论的地铁车厢安全设计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愈加严重,地铁系统凭借其运量高、速度快和享有独立路权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由于地铁运营系统中危险源多、人员密集和疏散困难等原因,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为了降低地铁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国内外学者应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地铁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多数研究以整个地铁站的人员疏散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地铁车厢人员疏散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地铁车厢是地铁运营系统中人员最密集的地方也是火灾事故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对车内乘客而言,从车厢内转移出来是疏散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对地铁车厢人员疏散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它主要受人员和车厢的影响,其中车厢条件相对可控,所以本文提出从地铁车厢的安全设计方面提高人员疏散效率。首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统计分析了世界范围内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162起地铁事故,归纳了事故的特点和造成事故的原因,得出火灾事故最为频发,事故后果最为严重,其中地铁车厢火灾事故又占最大比例的结论。深入分析了两起地铁事故典型案例,认为大量人员是在疏散过程中死亡的,继而找出疏散效率低的原因。分别从乘客个体特征、人群流动特征和车厢环境三个方面对地铁车厢人员疏散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选取地铁车辆厢体设计为突破口。通过对比我国和美国对于地铁疏散时间的规定和计算过程,认为美国相关标准更加科学。归纳美国地铁设计规范和疏散时间经验公式的共同点得出地铁车厢人员疏散时间的计算公式。然后建立地铁车厢人员疏散仿真环境。通过对需求的分析和常见疏散软件的对比选择Pathfinder软件的Steering模式对不同地铁车厢设计下的地铁车厢人员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在地铁车厢CAD设计图的基础上建立了几何模型,将疏散人员分为8类并在查阅大量资料以后对人员基本参数进行了确定,包括比例、速度、肩宽等。最后是利用Pathfinder软件对不同地铁车厢设计下的人员疏散过程进行模拟仿真的过程。对比结果可以得出:采用横向座椅设计会使得疏散效率比纵向座椅条件下降低7.6%;将常见的单根式立柱去掉可以将疏散效率提高14.1%,将单根式立柱换成三根式立柱会造成疏散效率降低22.8%,设置三根式立柱与不设置立柱相比,疏散效率差距可达43.0%。车厢出口一直被认为是车厢疏散的瓶颈和决定因素,对不同车门宽度下的疏散过程进行仿真后,可得1400mm的车门比1300mm车门疏散效率高10.9%,但是1500mm的门与1400mm对比没有明显差距。综上建议采用纵向座椅、吊环代替立柱、设置残疾人专区、车门宽度设置为1400mm。
其他文献
在概括当前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的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信息消费的概念及其特点,结合实例着重分析了大数据驱动下的信息消费的内涵,包括信息消费的重新界
为了有效解决地铁发生区间隧道火灾时人员逃生距离较长且危险性较大的问题,对于设有联络通道的隧道,可研究人员在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利用其逃生的安全性。该文以某市地铁一号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异常的疾病,发病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难点,目前主要集中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方面,认为成骨细胞的功能下降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强是该病发生
当前,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中小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通过对中小企业资金运作的变化趋势研究,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宏观调控政策因素,并提出促使中小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以及临床表现,针对患者实施高危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已成为大学生网络沟通和日常交流的重要载体。伴随网络流行语的"泛化",一些负面、低俗的网络语如泥沙俱下,
“天人合一”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它在我们民族性中根深蒂固地沉淀着,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巨大,最显要处莫过于唐代以前的历史时期,影响主要有三方面:逆天不祥、指天
<正> 在“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一书的序言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明确地指出了这本书在他未来的一系列著作中的位置。这是他想要写的论述演员技巧的多卷著作的第二卷,也
<正> 新时期十年,无论对于电影创作和理论研究来说,都是空前活跃的时期。当然,我们的电影史研究与新时期电影创作和理论飞速发展的局面相比,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无论从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