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流行性感冒辨证与方药规律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整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文献,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流行性感冒文献研究数据库》,探讨流感的病因病机、临床常见证候及其特征、方药及配伍规律,为流感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1911-2011年)和《期刊中医肺病数据库》(1989-2012年),参照已发布的有关标准进行数据规范,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流行性感冒文献研究数据库》。运用频数描述方法分析流感的病因病机、证素、症状规律;运用频数描述、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三者相结合来判断临床常见证候及主、次症特征;采用频数描述分析病-证-方的处方用药规律,并基于证方对应运用系统聚类分析、二元相关分析对常见证候的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1建立了《现代名老中医诊治流行性感冒文献研究数据库》,共计数据225条。其中中医病名195条、病因130条、病机199条、证候152条、中药170条(含164味中药)、方剂223条(含43首方剂)。2病因病机分布病因文献130条中含病因15种,其中外因12种,以外感(60.8%)、疫毒(16.2%)、热邪(12.3%)、风邪(9.2%)常见;内因3种,分别是内伤(9.2%)、久病(1.5%)、体虚(0.8%)。病机文献199条中共39种病机,其中频率≥5%的有14种,即:疫毒袭肺(35.3%)、湿热蕴结(25.2%)、肺气不宣(21.0%)、表里热炽(20.2%)、肺脾两虚(20.2%)、内闭外脱(20.2%)、气机阻遏(20.2%)、气阴两伤(20.2%),热毒壅盛(20.2%)、邪盛正虚(20.2%)、新感(7.6%)、风热犯肺(7.6%),风寒袭肺(6.7%)、肺失清肃(5.0%)。3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病性证素共8个,病位证素共3个。病性证素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热(75.0%)、毒(32.9%)、风(30.9%)、寒(16.4%)。病位证素则以肺(80.3%)为主,涉及表、半表半里。三证素和两证素的证素组合形式基本可以概括流感常见的证素组合形式,构成比分别为65.1%、21.1%。流感中较多的三证素组合形式为热+毒+肺、风+热+肺、风+寒+肺、风+温+肺等类型,其中较多的两病性证素组合为热+毒、风+热、风+寒形式,构成比均在10%之上,其病位在肺、表。较多的两证素组合形式为热+肺、湿+热。出现频次较高的单一病性证素为热、阴虚,其构成比分别为13.8%、5.9%。肺为热证素的主要病位。4症状分布提取症状108个,对频率≥2.0%的73个症状(累计构成比为95.5%)进行频数描述,其中频率高于40.0%的有发热(72.9%)、数脉(47.1%)、红舌(42.4%)。5证候分布及其特征5.1常见证候证候文献152条,包括证候12种。根据证候的频数描述分析结合症状的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得出的结果,筛选出流感的临床常见证候共有5种,分别为:热毒闭肺证、湿热蕴结证、风寒袭肺证、风温犯肺证、肺热炽盛证。5.2临床特征:5.2.1热毒闭肺证:(1)主症:发热、汗出、头痛、口渴、胸闷、喘息、喘促、倦怠、绛舌、红舌、黄苔、数脉;(2)次症:身痛、恶寒、小便黄赤、腻苔、沉、细、滑脉。5.2.2湿热蕴结证:(1)主症:发热、脘痞、小便黄赤、便溏、红舌、腻苔、数脉;(2)次症:口干、呕吐、头痛、腹胀、黄苔、滑脉、濡脉。5.2.3风寒袭肺证:(1)主症:无汗、发热、恶寒、气短、头痛、身痛、鼻塞、咽干、干咳、乏力、白苔、浮、紧脉;(2)次症:形寒、口渴、胸闷、薄苔。5.2.4风温犯肺证:(1)主症:恶寒、发热、咳嗽、头痛、咽痛、呕吐、恶心、周身酸痛、弦脉;(2)次症:咳痰、乏力、口干、口渴、腻苔、浮脉、滑脉、数脉。5.2.5肺热炽盛证:(1)主症:壮热、发热、心烦、红舌、黄苔、数脉;(2)次症:头痛、咽痛、咳嗽、口渴、无汗、汗出、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浮脉。6方药分析6.1病-方-药规律6.1.1流感常用方剂:有具体明确方剂名称的文献共223条,文献数据中使用经方、时方治疗的文献共87条,可统计方剂共43首,其余为现代名老中医的自拟方、加减方,自拟方及加减方未列入统计。其中频率≥3.0%的方剂依次为:银翘散(14.9%)、白虎汤(8.0%)、小柴胡汤(6.9%)、大青龙汤(6.9%)、竹叶石膏汤(5.7%)、麻杏石甘汤(4.6%)、桑菊饮(4.6%)、宣解汤(3.4%)、紫雪散(3.4%)、生脉散(3.4%)。6.1.2流感常用中药:有明确中药名称的数据有170条,共计164味。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甘草(57.1%)、黄芩(42.4%)、连翘(38.2%)、金银花(30.6%)、石膏(30.6%)、苦杏仁(29.4%)、桔梗(21.2%)、薄荷(20.6%)、黄连(15.9%)、板蓝根(15.3%)。将现代名老中医治疗流感所用的中药按其功能及主治进行分类统计共计18类,其中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清热药(33.6%)、解表药(19.8%)和补虚药(15.3%)。6.2证-方-药规律常见证候的常见方剂(频率≥5%)和常用中药(频率≥10%)结果如下:6.2.1热毒闭肺证:银翘散、宣解汤、紫雪散。黄芩、连翘、甘草、僵蚕、苦杏仁、麦冬、石膏、薏苡仁、浙贝母。6.2.2湿热蕴结证:银翘散、三仁汤、白虎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连朴饮。连翘、黄芩、炒黄芩、黄连、芦根、竹叶、半夏、薄荷、大豆卷、淡竹叶、滑石、青蒿、薏苡仁、郁金、制厚朴、紫苏梗、甘草、姜半夏、金银花、桔梗、牛蒡子、桑叶、白豆蔻、茯苓、佩兰、知母、枳实。6.2.3风寒袭肺证: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葛根汤、荆防败毒散。荆芥、金银花、白芷、防风、甘草、辛夷、白芍、薄荷、苍耳子、桂枝、桔梗、凌霄花、麻黄、蔓荆子、陈皮、大枣、淡豆豉、茯苓、谷精草、荆芥穗、菊花、苦杏仁、前胡、羌活、桑葚、桑叶、生姜、夏枯草、栀子、炙甘草、紫苏梗。6.2.4风温犯肺证:自拟方、银翘散、清营汤。甘草、桔梗、苦杏仁、连翘、金银花、薄荷、黄芩、石膏、竹叶、阿胶、白蔹、白芍、白术、冰片、柴胡、川芎、大枣、淡豆豉、当归、防风、茯苓、干姜、瓜蒌、荆芥、莱菔汁、羚羊角、麦冬、牛蒡子、牛黄、蒲黄、前胡、人参、忍冬藤、肉桂、山药、麝香、神曲、水牛角、丝瓜络、竹茹。6.2.5肺热炽盛证:白虎汤、大柴胡汤。甘草、黄芩、石膏、金银花、板蓝根、知母、柴胡、白芍、大青叶、葛根、厚朴、连翘、黄连、藿香、荆芥、荆芥穗、蒲公英、羌活、青蒿、竹茹。结论1流感的主要病因是外感、疫毒、热邪;病机以热毒闭肺最为常见。2热、毒、风、寒为常见病性证素,肺为主要病位证素。三证素、两证素组合为流感证素之间常见的组合形式,其中热+毒+肺组合出现的频率最高。3热毒闭肺证、湿热蕴结证、风寒袭肺证、风温犯肺证、肺热炽盛证为临床常见的5种证候。4常用方剂有银翘散、白虎汤、小柴胡汤、大青龙汤、竹叶石膏汤等。其中清热药及解表药为常用药物类别,黄芩、连翘、金银花、石膏、甘草等为常用中药。
其他文献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是城市建设链条上两个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城市规划指导和调控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影响和作用于城市规划。研究它们之间的互作机制及其协调路径,对于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发电事业获得非常快速的提升,根据我国相关单位对于光伏发电技术制定的标准和规定来看,对光伏发电设备进行安装,能够实现将电力的上传,将当地以
为适应当前海量的信息处理需求和不断增长的计算能力要求,云计算的规模不断扩增,作为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也随之迅速发展。规模日趋庞大的数据中心产生了巨大的能耗,与
目的:探讨高心率患者640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时相与图像质量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从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中选取40例心率稳定,且心率在80-90次/min的患者。按照设定的扫描方案,对不
我市粮食系统改革是从1998年开始,通过积极探索国有制的各种有效实现形式,达到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改革难处是人员”,富余职工安置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社会
■本报北京讯 记者张歆报道 $$    继银行业之后,保险业的再融资终于也行动起来。中国平安今日表示,董事会审议同意定向发行2.72亿股新H股(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56%
报纸
目的:总结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mesenteric ischemia disease,MID)的临床资料及320-MDCTA的影像特征,探讨320排多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DSA和手
“心学”思潮影响下的书画观念与前代不同,这是晚明艺术精神变革的结果。这一时期政局混乱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传统儒学文人在动荡的社会面前失去了济世、自励之心,不再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立世之道,似是“英雄失路”。“心学”在此背景下冲破程朱理学的局限,给思想文艺界带来变革:以主体的自得为学术准则打破了理学一统天下的权威局面,突出着个体的价值尊严和独立不移的人格精神,试图反拨日益败坏的世风。晚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