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考察前人对汉代诗赋中动物意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还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研究主体多以动物赋为主,而非动物意象;动物意象所涉范围相对狭窄,多集中于乌鸦、鹦鹉等;针对汉代的专项研究较少,多夹杂于汉魏、先唐等较长的历史阶段;针对汉诗中动物意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根据以上几点,本文首先对动物意象进行定义,通过搜集、整理汉代诗赋中符合条件的动物意象,形成统计表格。由统计可知汉代诗赋中存在的动物意象数量巨大,涉及动物种类繁多,数量最突出的是马类、龙类、凤类、雁鹄类、虎类。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汉大赋中形式独特的“意象团”结构,考述其形成原因、分布特征及作用。其次,结合五类突出动物意象,分析论证汉代诗赋中动物意象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一、对君王地位的突出表现。这部分本文详细论述了不同动物意象在表现君王地位时表现手法的区别,具体象征意义的区别,并追溯其形成过程。考察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对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二、与人才这一意涵的联系更为紧密。这部分本文详细论述了以“人才”为隐喻的四类动物意象在诗赋中所表现出的意涵差别,并从文学继承、作者心态、政治制度等方面考述其成因。三、动物野性弱化。这部分本文以马意象与龙意象为突出代表,考察了汉代诗赋中动物意象野性弱化这一特征的文本表现,主要体现为人对动物控制的增强,并考察其成因与影响。四、世俗气息增强。这部分本文从汉代诗赋中游仙类动物意象意涵的变化,驯养类动物意象的分布两处着手,考察其文本表现及成因。此外,本文通过对虎类意象、龙类意象、孤鸟类意象及落单动物意象的分析,论证了汉代诗赋中动物意象所体现出的汉人审美倾向,即对气势的推崇,与对悲哀之美的欣赏。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考察论证,可知上述汉代诗赋中动物意象表现出的各种特征及审美倾向,本质上都体现出文本、对“人”这一主题的关注与探索。反映出在两汉时期,人们日益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并对这种存在的价值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拷问。同时,汉代诗赋中动物意象的意涵变化,也是其文学化的表现,经汉代诗赋的不断摹写,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学表达素材,蕴含于动物意象的共通性情感也因此逐渐融汇为历代文学的主题内容。本文研究细化、深化了对汉代诗赋中动物意象的研究,希望能以此回答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