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贸区港口是指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的港口,通过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能使得港口在航运、市场、运输、规则制定等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促进港口的转型和升级。在国际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国内稳定发展改革的压力下,过去中国港口提升港口吞吐量带动港口整体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在自贸区的设立的有利机遇下,通过评估自贸区港口的效率,能够反映出港口的发展态势和水平差异,以明确港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自贸区港口的发展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为此,本文研究自贸区港口的效率值。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港口效率和港口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其次介绍了自贸区港口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现状,然后选取2010-2017年度的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评估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辽宁、浙江、山东、河北和江苏自贸区港口的效率值,最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对港口效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后,自贸区港口的综合效率的速率变化值增加,说明自贸区的设立有助于港口的发展纯技术效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短期内规模效率值下降,是因为港口属于高投入、长运营周期的产业,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投资回报。通过建立港口货物吞吐量-综合效率值矩阵,发现自贸区港口间具有水平差异。从影响因素研究来看,自贸区的设立、腹地GDP、进出口总额、港口吞吐量和优质人才结构对自贸区港口效率值均为正向影响,货物总量对规模效率呈正向影响,对纯技术效率呈负向影响。这说明自贸区的设立,会提升港口腹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提高贸易交流和货物运输量,从而提高港口吞吐量和信息化水平,带动港口的发展,提升港口的效率。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自贸区港口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方向,能够丰富自贸区港口的理论研究范围,对自贸区港口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