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要产生于“随着现阶段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会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带来什么影响?”这样一个政策背景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及城乡、地区等结构失衡状态的现实背景之下。
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现状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从总量上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量快速增长,甚至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从增长速度上看,现阶段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从收入来源的现状分析,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仍以政府公共投资为主,政府的投入力度在加大。从收入来源的趋势上看,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主体的重心过低,其公共投资责任与管理责任几乎完全交给了县级及其以下的基层政府。
从结构上,研究结论认为:在1998-2004年间,①省级地区间投资失衡最为严重的是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②相对于地区间失衡来说,地区内失衡也比较严重。但地区内失衡以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最为明显;③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省际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明显扩大趋势;④研究并比较2003年结构失衡的地区空间分布。通过对义务教育支出结构的时间序列分析,对今后改善投资方向提出建议。
由于存在比较突出的失衡状态,加之义务教育是一种惠及全民的公共物品,因而必须加大政府间转移支付力度,所以下一步研究需要从理论上分析结构失衡产生的原因,并归纳总结其中关键之处。进而通过比较中央与地方财力,研究转移支付实现的现实基础。
因而,本项研究的主题在于: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应该是谁?投资责任划分的论据?如何才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
进而,通过对义务教育产品属性和政府投资特点的分析,从理论上指出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投资重心上移的必要性;通过实证研究把握投资结构失衡现象与责任不明的相关性;通过对政府间财力演化的比较、地区人均财政收支变化趋势、教育拨款的国际实践比较、地方财政义务教育供需缺口实证几个方面综合考察,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投资重心上移的可行性,以及责任划分的方向趋势;作为本研究的归结,分析如何规范政府间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加大转移支付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