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俗编》是清代学者翟灏编纂的一部俗语词典,书中收录了很多前代俗语词汇。其中,该书收录的三字格数量达到了 693个之多,占全书收词的12.7%,为近代语言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料样本,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通俗编》中的全部三字格进行了穷尽性的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并从结构特点、语义构成及辞书编纂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以求再现《通俗编》三字格的整体面貌,为近代汉语词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比较可靠的参考材料。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通俗编》及作者翟灏的概况,综述了《通俗编》三字格的研究现状,明确了选题的意义。第二部分对《通俗编》三字格进行界定,并探究了《通俗编》所收三字格的整体状况及其分布情况。第三部分对《通俗编》三字格的结构方式进行描写,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其结构方式的特点及规律。《通俗编》中三字格结构方式从总体上看以偏正式占绝对优势,与汉语双音词的构词规律相似,但其内部结构更为复杂。第四部分对《通俗编》三字格的语义构成及其语义特点进行讨论,分析出其语义构成的六种方式:组合、意合、融合、附合、重合、并合,总结了《通俗编》三字格的语义表达特点。第五部分着眼于《通俗编》三字格在辞书编纂上的价值。通过对《通俗编》与《汉语大词典》三字格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通俗编》三字格在为《汉语大词典》提供书证材料、增补词条、补充辞条义项、弥补书证中断现象、提前书证时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结语对《通俗编》三字格的结构方式、语义构成及其辞书编纂价值进行了总结。《通俗编》三字格既符合汉语词汇的发展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及语义特点,能够为汉语大型辞书编纂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