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用Si/SiOx复合薄膜负极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及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为了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研发一种高容量高循环稳定性的锂离子电池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的产物。其中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关键一环,现在市场上使用的最多的是石墨负极,但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仅有372 m Ah g-1,要远远低于硅的理论比容量4200m Ah g-1,并且硅材料还具有储量丰富,环保及放电平台低的特点,是下一代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首选。但目前硅基负极材料所有的研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即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效应导致的颗粒粉化难以避免。有研究人员采用包覆或者合金化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有学者发现,将硅颗粒纳米化,可以大幅度减小硅颗粒在脱嵌锂过程中所受的绝对应力,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颗粒粉化的问题,但纳米化后的硅颗粒使用传统混料方式,颗粒团聚难以避免。基于此,本文采用等离子体强化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式无需混料涂布辊压等额外工艺,一步制备了纳米尺度的硅薄膜负极,纳米化的同时避免了纳米颗粒的团聚,又利用一定的真空热处理释放了在沉积过程中累积的压缩应力,并且进一步设计了Si/SiOx双层复合薄膜结构,SiOx薄膜锂化后形成的厚的刚性不可逆多孔硅酸锂盐化合物,成功实现了抑制材料膨胀且获得良好倍率性能的目的。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利用等离子体强化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直接在铜箔上沉积纯硅薄膜,得到纳米尺度的薄膜硅基负极材料,纳米化能够从根本上减小颗粒在脱嵌锂过程中所受的绝对应力,并且能够增加锂离子脱嵌通道,对于不同厚度的纯氢化非晶硅薄膜,表现出薄膜越薄,电化学性能越好的规律,其中120 nm纯硅薄膜在0.5C(1C=4.2 A g-1)倍率下循环200圈后仍然具有1254.6 m Ah g-1的高比容量,在经历5C的大倍率充放电后也有848.2 m Ah g-1的优异表现。为了兼顾性能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质量负载,选用170 nm纯硅薄膜行了不同温度的真空退火处理,通过热处理工艺,释放氢化非晶硅在沉积过程中的不均匀压缩应力及相当数量的氢键,并使少量氧进入薄膜体系,构建了更为稳定的薄膜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硅薄膜的倍率性能。其中性能最优为100°C下保温5h,其在0.5C倍率下循环200圈仍然保有1172.7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在10C的超大倍率下也具有1131.6 m Ah g-1的可逆比容量。(2)同样利用PECVD技术在硅基薄膜上沉积SiOx薄膜,得到Si/SiOx双层复合薄膜。表面的SiOx薄膜作为人造SEI膜的存在,隔绝电解液与活性物质硅的直接接触,增加了可逆容量,并且作为一种硬质的缓冲层,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机械性能,缓解了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并抑制了极片的整体开裂。尤其是SiOx薄膜在锂化后会形成不可逆多孔刚性硅酸锂盐化合物层,在没有额外工艺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薄膜整体导电性以及离子导通率,极大提高了薄膜的倍率性能。同样以170 nm纯氢化非晶硅薄膜为底,其中表层SiOx薄膜厚度为20 nm的Si/SiOx双层复合薄膜,在0.5C的倍率下循环200圈后仍然具有1490.4 m Ah g-1的放电比容量,即使在10C的大倍率充放电下也具有1773 m Ah g-1的放电比容量,要远远优于纯氢化非晶硅薄膜的性能,证明相当合适厚度的表面SiOx薄膜对提升纯氢化非晶硅薄膜循环稳定性及倍率性能十分有利。
其他文献
得益于新型给体和受体材料的合成以及器件结构的优化,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不到1%提高到18%以上。然而,关于活性层薄膜形貌的演变机理,仍很缺乏高分子物理方面的认识。并且,有机太阳电池的热稳定性较差,限制了其商业化的应用。针对于此,本文在在PBDB-T:ITIC体系中,引入具有三维结构的苝酰亚胺类小分子PDI-C11。结果表明,PBDB-T:ITIC体系在160°C退火处理12 h后,器件效
学位
Al-Cu铸造铝合金以其高强度、高韧性和轻质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由于该合金凝固温度区间较宽,热裂倾向大,且容易产生成分偏析和缩孔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研究发现,Si元素可以提高Al-Cu合金的铸造工艺性能,降低热裂倾向。这促使探索开发新型的Al-Cu-Si铸造铝合金材料。另外,引入微合金化元素是改善铝合金性能和开发新型铝合金材料重要的手段。但关于添加Er或Y对Al
学位
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0.6≤1-x-y≤1.0)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和较低的原料成本,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LiNi1-x-yCoxMnyO2中Ni含量越高,可逆比容量越高。因此,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受到工业界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但是,Li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
学位
期刊
铝及其合金相对于常用的钢铁结构材料,具有轻量化、比强度高、塑韧性好、且地壳中含量较高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和工业的基础,而7055合金作为可热处理强化型7XXX系超高强铝合金中的杰出代表,具有超高的强度和较强的塑韧性,是某新型武器弹体发射部件的首选材料,但目前由于其较低的导电性能和较低的模量和硬度,还难以满足该型号武器的工况要求。而理论上,通过在高强7055铝合金基体内引入高硬度、高弹模、
学位
石墨烯有着独特的二维结构以及高电导率、高机械强度等性质,在能源、环境以及传感器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功能化的表面活性剂,对于石墨烯的大规模生产和实现石墨烯的上述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制备了一种光-热双固化的苯并噁嗪表面活性剂,并对石墨烯/苯并噁嗪表面活性剂复合薄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在制备含光活性基团的双酚化合物时Claisen-Schmidt反应产率比较低的问题,系统地分
学位
近年来,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有限的淡水资源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纳米零价铁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应用中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高的化学活性及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纳米零价铁粒子极易发生过度氧化和团聚,这些问题极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采取Ni合金化增强纳米零价铁的抗氧化性能,并进一步提高其磁性能;同时在纳米合金粒子成核生长过程中加入石墨烯,采用液相还原法在石墨烯片层上原位生长纳
学位
近几年,无机卤化钙钛矿CsPbX3(X=Cl、Br、Cl)因载流子浓度高,带隙可调、色纯度高、缺陷容忍度高等优点而受到了广泛关注,能应用于众多的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发光LED、激光、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等。虽然它在众多方面都表现出了不俗的发展潜力,但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应用。在发光LED领域,因为难以控制的缺陷、晶粒融合、卤素分离等原因,目前还无法实现高荧光量子产率(PLQY)、高外
学位
基于三维钙钛矿晶体结构的有机无机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其功率转换效率提升至25.5%。然而,三维钙钛矿材料易在水氧环境下分解致使其器件稳定性低下。其次维结构中惰性大体积间隔阳离子与[Pb I6]4-间发生强相互作用提高钙钛矿结构稳定性,同时又做为水氧的阻隔层,使得二维钙钛矿具有优异的环境稳定性,但宽的带隙和量子阱的存在限制了其光伏性能的提升。二维/三维钙钛矿异质结保留三维钙钛矿
学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不仅限于地面和天空,也逐渐开始对电离层进行研究。而非相干散射雷达(Incoherent Scatter Radar,ISR)作为最强大的电离层探测的地基设备,正在飞速发展。ISR具有探测精度高、探测范围广以及距离分辨率高等优点。非相干散射雷达的探测原理就是接收电离层中粒子热起伏所散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可以反演出电离层的许多参数,如电子密度、电子温度以及离子温度等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