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根型颈椎病(简称CSR)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型。本病好发年龄为40-60岁,人们在用电脑时颈椎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位置上,缺乏有效的休息,特别是在学者、教师、技术员、文员、财会人员、IT界等人群居多,易引起局部肌肉紧张、疲劳,本病的发作年龄已经趋于年轻化,大部分人均有工作紧张、长期伏案工作以及缺乏锻炼的个人史。我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应用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能明显的改善病人的整体症状,及时缓解病人的疼痛。目的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和非齐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方法本研究选取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通过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功能评定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及“外周血中CGRP含量的比较”,用统计分析方法并进行评定,探讨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为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以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5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组为治疗组,以非齐刺电针组作对照组;隔天1次治疗,3次/周,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组内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程度比对照组较显著。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指数(PRI)、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疼痛强度(PPI)的比较:组内比较(P<0.0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有效地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指数,改善疼痛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疼痛指数(PRI)(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GRP含量的比较,两组在治疗三个疗程后数值均明显降低,经t检验,组内及组间比较,(P<0.05),表示二组治疗前后CGRP含量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而齐刺法加电针组能使血浆中CGRP含量下降更明显,显示治疗(CSR)采用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效果更佳。4.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无效4例,有效12例,显效23例,痊愈9例,显愈率65.0%,总有效率89.70%。对照组无效5例,有效21例,显效14例,痊愈7例,显愈率46.0%,总有效率89.8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组间比较的显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效,治疗组显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和非齐刺电针均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方法,齐刺颈夹脊穴加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更能及时改善病人的疼痛指数和降低血浆中CGRP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