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口才的作用更加显著,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很难在现代社会取得成功。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程标准还第一次将口语交际提升到了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同等的高度。这些无疑表明口语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说明了我国的口语教学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论文选择口语教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就是基于此点认识。在“口语交际”教学一词尚未提出之前,学界及一线教师关于口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大都以听话能力和说话能力培养为主,着眼于静态的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听说之间的双向互动。待到新课程改革提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概念后,听说双方的互动性受到了重视,但矫枉过正,对交际能力的过度强调使得最基本的倾听、表达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本文在表述上选用“口语教学”而非“口语交际教学”,就是意在肯定交际教学价值的同时,突出耳听口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也是面向初中生校园口语使用实况的选择。另外从已有的研究看,对语文课堂口语教学的构想大多建立在专门的口语课程基础之上,这与我国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不相符。源于这些问题背景,本论文尝试以语文课堂为研究领域,以初中口语教学为研究对象,探寻更加适宜我国当前教学实况的口语教学策略,以资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法展开探究。论文第一章对口语和口语教学的内涵、特征进行了说明,对口语教学的常见误区作了辨正,并对国内外口语教学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比较。第二章从听说心理、人本主义和语言学习理论入手阐释了开展口语教学的意义和理论支撑。第三章对课前口练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侧重说明了课前口练的应然性功能、实践原则及实践要素,论证了课前口练的实践效果,同时对课前口练的优长与不足作了分析,提炼出了可供口语教学借鉴的经验与做法。第四章由课前口练推衍至语文课程的三大主干——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围绕这三种课型中的常规教学方式,对具体的口语训练方法进行了教学要求和功能价值的阐述,提出了可普适的操作建议。相较于具体策略,论文中所提的一般策略则是有效开展口语教学的重要的观念和方法论保障,它有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推进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