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金刚石工具氨浸回收理论与工艺探索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le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受到铜、锌的消费量的迅速增长,铜和锌的需求量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并且由于铜、锌资源的日益减少,精矿量的不断减少,同时贫矿品位比较低,处理难度较大。因而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铜、锌资源的回收途径具有重大的意义。废旧金刚石工具中含有一定量的铜和锌,是一种潜在的二次资源。如果不对这些废弃物加以综合回收,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有效地回收废弃金刚石工具中的铜和锌并加以分类利用,对于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废弃金刚石工具为研究对象,研究所使用的金刚石工具中Cu的含量为29.16%,Zn的含量为28.71%,Fe的含量为13.27%。在氨性浸出体系中实现Cu、Zn与Fe之间进行选择性溶解,可以达到铜锌合金与铁元素的初步分离,实现金刚石工具的短流程再生以及重复利用。经过系统的探索与试验,得出如下的试验结论:(1)该废旧金刚石工具外观为长方体块状,贴近基体面呈锯齿状,切割面是平整面,基体中掺有金刚石颗粒,质地坚硬,不易破碎。通过XRD及SEM分析可知,废旧金刚石工具中的Cu、Zn、Fe等元素主要是以金属单质或是氧化物的形态存在于固体刀具中,且结构致密,解离困难,不利于分离和破碎。(2)通过氨浸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确定浸出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反应,从而确定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3)在NH3·H2O-(NH42SO4体系进行浸出试验探究,通过试验得到:浸出温度为45℃,浸出时间为3.0h,液固体积质量比为50:1(ml/g),氨浓度为3.0mol/L,硫酸铵浓度为1.0mol/L,通入空气流量为0.2L/min,搅拌速度为200r/min,废旧金刚石刀具中铜的浸出率达到了64.67%,锌的浸出率达到了68.16%,取得了比较好的浸出效果。(4)在NH3·H2O-(NH42CO3-H2O2体系中,通过单因子循环试验的探究过程,得到了在该氨性体系中的最优操作参数:浸出温度为25℃,浸出时间为2.5h,液固体积质量比为40:1(ml/g),氨浓度为3.0mol/L,碳酸铵浓度为1.0mol/L,添加双氧水体积为24mL,搅拌速度为300r/min。废旧金刚石刀具中铜的浸出率达到了55.23%,锌的浸出率达到了51.46%,浸出效果比较好。(5)通过循环伏安法以及电解过程中参数的控制,采用电解的方法来强化氨性体系浸出反应,在优化的条件下探究电解过程中的槽电压对于浸出率的影响,由此得到最佳的电解电压;通过电解强化过程的试验得出了在电解条件下两种金属的浸出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效果明显。并比较了不同铵盐体系下进行电解强化试验过程中铜、锌浸出率的大小,由此而得到最佳的铵盐体系浸出工艺。以上探索试验的目的是为综合处理和回收废旧金刚石工具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并利用在氨性体系下铜、锌元素的性质,实现部分金属的有效分离,从而为后续的废旧金刚石工具材料回收流程的进行铺平了道路,有利于后续工序的进一步处理。这有利于二次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以及对于环境的保护,同时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美国期货市场对上海商品交易所进一步发展的启示金人杰,夏厚信等我们上海商品交易所一行7人,参加由市计委组织的“上海高级期货研修团”,赴美进行了为期引天的实地考察,现将通过此
目前,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单元采用混凝/沉淀技术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磷,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污水处理厂中存在着混凝剂投加不合理的情况,例如会出现混凝剂投加过量或者
目的探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07级和08级麻本分别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进行《危重病医学》课程的讲授,各取10名同学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税务制度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营改增制度作为经济转型的一个切入点,于前期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已于2016年5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对我国施工企
进行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扬麦17号品种最优、产量最高;宁麦14号产量最低,仅为5 917.7kg/hm2,综合性状较差。
<正>2013年5月29日,双汇国际与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达成战略合并协议,协议对史密斯菲尔德的价值评估大约为71亿美元,其中包括史密斯菲尔德的债务。协议条款已获两家公司董事
随着铁路运输系统的不断发展,铁路信号装备更新也越来越频繁。在既有线施工过程中,电缆割接是一个重要环节,其施工组织的合理性尤为重要。本文借助艮山门到发场信号机房的改造施
不久前,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接连刊出深度报道,披露了陈杰人从“网络大V”到“网络害虫”的沦落过程。对陈杰人以公平、正义与法律为幌子,极尽敲诈勒索、吸金敛财之能事的行径,不少网友在震惊之余触发了深思。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谁也没有网络特权。网民个性可以千差万别,但意见表达不能肆意妄为;网络内容允许百花齐放,但网络生态不容污浊横流。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有义务和责任遵守好网络秩序和法律底线。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