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不同胎龄组之间以及同一胎龄组内早产儿视网膜颞上象限以及颞下象限血管发育的差异。方法:研究所选早产儿都是采集于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所有所需的图片均由同一名眼科医生进行筛查所得,所应用的筛查工具均为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II)。共分为3组:其中胎龄为28周,29周,30周的为第一组,每周选取10只未患病、未完全血管化的眼,共30只;胎龄为31周,32周,33周为第二组,每周选取10只未患病、亦未完全血管化的眼,共30只;胎龄为40-43周的,眼底血管已发育正常且发育过程中未患有眼部疾病的30只眼作为对照组。应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测量每组的血管宽度以及血管迂曲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组之间比较:颞上迂曲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颞上宽度(p<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颞下宽度(p<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颞下血管宽度的比较:胎龄为28-30周(第一组)与31-33周(第二组)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0周(第一组)与40-43周(第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31-33周(第二组)与40-43周(第三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颞上象限血管迂曲程度的比较:第一组与第三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组与第三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相比较:除第一组颞上象限与颞下象限的血管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胎龄不同早产儿的血管发育总体上呈现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2.分析结果建议对28-33周的早产儿在筛查时可更为关注颞下象限血管的宽度,以及颞上象限血管的迂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