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区域发展不协调,粗放的增长方式,恶劣的自然条件、脆弱的生态、突出的环境问题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威胁并限制着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对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依据协调发展相关理论,结合甘肃省的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现状,构建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5-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取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各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并利用GM(1,1)模型预测各市未来2年的协调发展状况。归纳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兰州一枝独秀,定西、陇南垫底”的发展格局。社会发展现状:甘肃省各市的年末总人口基本保持稳定,嘉峪关市和金昌市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工业,其他市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甘肃省各市的城乡收入差在逐渐扩大,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均在逐步提高。环境发展现状:甘肃省大部分市的环境污染程度加重。兰州市的环境治理水平最好,陇南市最差。甘肃省加大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嘉峪关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最好,陇南市最差。第二,2005-2015年兰州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最高,陇南市最低,甘肃省各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均基本保持不变。2005-2015年兰州市基本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状态,定西市一直处于严重失调衰退状态。第三,2016-2017年兰州市、金昌市和酒泉市均处于初步协调发展状态,嘉峪关市、白银市、武威市和庆阳市均处于一般不协调发展状态,天水市和平凉市均处于中度失调衰退状态,张掖市、定西市和陇南市均处于严重失调衰退状态。通过实证分析甘肃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提出甘肃省实现协调发展的建议:嘉峪关市需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加强环境治理;庆阳市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进一步促进就业;白银市、武威市、天水市、平凉市、张掖市、定西市和陇南市需经济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