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对于我们来讲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更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记忆的载体,在当今全球化和城镇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乡村记忆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记录乡村中国不仅应该在文化价值上有自己的特色,还应在审美风格上具有独到的民族文化和气质,体现出浓厚的民族艺术创造意识。当今乡村题材纪录片多以纪实原生态的环境为主,加以人文思想内涵的构建,以真实的记录乡村实事实景实情为主要表达内容,侧重于对纪实性的表达。对影像本身整体视听方面的美学建构研究较少,对乡村纪录片的意境营造研究较少,目前对乡村题材纪录片的意境营造还没有深入且系统的探讨,在实际中的创作探索还不够。因此,本文通过对乡村题材纪录片意境营造的研究,探究乡村题材纪录片意境营造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让乡村题材纪录片的价值体现得到最大化,也让乡村题材纪录片得到更好更深远的发展。意境作为中国独有的美学精神,它是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上的交融。艺术境界主于美,这种美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互相交融渗透的灵境。营造意境不仅可以更好的为镜头和画面服务,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还可以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的空间。本文以乡村纪录片的意境营造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意境的溯源,视听语言上意境的营造与创新,综合美学、设计学等研究成果和自身创作实践作品,力求结合当下审美文化对纪录片中乡村中国形象的记录注入新的创作形式和理论支持。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乡村题材纪录片的概念,并对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陈述。第二部分主要对意境的渊源进行了梳理以及对乡村题材纪录片意境营造必要性的探究,并借鉴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中国绘画和中国园林等艺术来探究乡村题材纪录片意境营造的可能。第三部分是乡村题材纪录片意境的创作思维,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构思和创作,通过对“实境”和“虚境”、“有”和“无”的辩证思维,力求为乡村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带来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与超越。文章第四、五部分结合了国内外优秀乡村题材影像作品和自身的创作案例,以美学和设计学理论为基础,分别对乡村题材纪录片的意境营造的视觉表达和听觉表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