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农民工报道研究(2000年-2014年)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些变化和成就的背后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背井离乡,从最初被排斥到逐渐被接纳,经受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考验,虽然艰难却未曾放弃,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的大潮中,他们身上被烙印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媒体作为时代的记录者和见证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追寻着农民工曲折奋斗的足迹。如何建构农民工媒介形象,帮助他们更快的融入城市生活,消解与城市、市民之间的隔阂值得深思。由于都市报自身生存环境的优势决定了它能够真正近距离得靠近农民工群体,鉴于此,作者选择《齐鲁晚报》作为研究对象,对2000年——2014年,共15年间的农民工报道进行具体内容分析。本篇论文主要是从五个部分进行逐渐深入的阐述。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现状,本文的理论基础及如何进行抽样选择;第二部分对《齐鲁晚报》15年间的农民工报道,从数量、版面、体裁、倾向性、对象、主题等多个方面进行框架建构和具体内容分析;第三部分对《齐鲁晚报》塑造的农民工形象进行梳理,首先从读者和编者的角度归纳一般形象,再尝试从农民工自身的视角,挖掘报道中体现出的对自身形象认知的转变。第四部分进一步分析了《齐鲁晚报》在农民工报道上值得借鉴的地方与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因素并尝试给出合理化建议。作为一份都市类报纸, 《齐鲁晚报》的农民工报道基本上坚持了视角多元、立场鲜明和理念的人性化,但也存在着随意性,标签化等不足;第五部分是对论文研究成果的总结同时指出论文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论文的一个创新点是尝试从农民工自身的视角对《齐鲁晚报》呈现的媒介形象进行总结。在以往的研究中,农民工媒介形象分析多是从第三者的视角,即读者感受到的农民工形象是怎样的。但笔者认为,第一视角,即从农民工对自身形象认知的角度分析,能够更为直接的反映出他们对于当前自我社会地位的认识,对城市抱有的期待以及在融城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为此,笔者对样本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报道对象的语言对话进行了系统、详细的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群体自我认知过程中呈现出的由“外乡人”到“新市民”的转变。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2016年11月22—25日,ITT旗下电子互连业务携科能(Cannon)品牌系列产品以“我们连接关键时刻”为主题,亮相bauma China 2016。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工程及制造企业,ITT不仅通
期刊
灾难事件,由于它巨大破坏性、不可预知性等特点不仅给人类带来强烈震撼和严重后果,还使它总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新闻媒体对重大灾难事件准确、及时的报道,是公民能在第
现对抹灰工程的施工要点、缺陷产生原因和防治进行以下分析.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