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与雌激素、催乳素关系的研究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患者雌激素、催乳素水平变化;探讨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和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关系;绝经后女性催乳素裂解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关系,为其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和体检科绝经后女性216例,其中对照组(60例)、高血压组(80例)和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组(76例),同时测定雌二醇(E2)、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S)、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全长催乳素(23Kd PRL)、催乳素片段(16Kd PRL)、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各组间在年龄、肌酐、尿酸、空腹血糖及BMI指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基线基本一致。(2)高血压组E2、HDL-C、T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组E2、TAS、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血压组(P<0.01),LPO、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组(P<0.05)。(3)经Pearson相关分析,E2与LPO之间呈负相关(r=-0.707 P<0.01),E2与TAS之间呈正相关(r=0.847 P<0.01),E2与TC之间呈负相关(r=-0.304 P<0.01),E2与LDL-C之间呈负相关(r=-0.823 P<0.01),E2与HDL-C之间呈正相关(r=0.887P<0.01)。(4)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组23Kd PR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6Kd PR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6Kd PRL/23Kd PR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雌激素可调控多种因子及影响血脂代谢,从而影响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是女性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的保护性因素;雌激素可能降低了TC、LPO及LDL-C水平,并增高了TAS、HDLC水平,二者具有相关性;氧化应激(OS)很可能是触发催乳素裂解的一个关键点;催乳素裂解产生的16Kd PRL可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心脏血管的生成及修复,促进血管收缩,增强炎症细胞粘附到内皮细胞,降低心脏功能并促进心室腔扩大,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文献
针对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教学团队积极落实响应教育部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号召,调整中药学、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中药治疗学等
目的:分析缺铁性贫血(IDA)的中医证型及中医治疗本病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文生物医学文献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退变家兔腰椎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以及细胞凋亡因子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
新形势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与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相协调,是进一步端正引导大学生中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其不仅关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未来党与国家的前途,对信仰研
目的:评价索非布韦联合雷迪帕韦加用/未加用利巴韦林治疗1型丙型肝炎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1.利用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期间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和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将有关索非布韦联合雷迪帕韦(SL)和索非布韦联合雷迪帕韦加利巴韦林(SLR)治疗1型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依
如今的社会发展的非常迅速,关于教学的标准越来越多,因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这样一来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是很不利的,尤其是小学数学高年级的课堂讲授,缺乏老师与学生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培养第3代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多奈
目的:检测全部入组研究对象血浆Fibulin-1蛋白,通过比较Fibulin-1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机制及在临床检测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
“三型”政党建设目标的提出,强调从强权型领导转向平民型领导,从封闭型领导转向开放型领导,从命令型领导转向沟通型领导,在学习、服务与创新中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最大限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ver cancer are essentially the most serious outcomes of uncontrolled liver regeneration.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cancer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