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近远期疗效随访及分析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接受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RP)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观察针刺联合生物治疗FARP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6月~2016.09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盆底疾病中心接受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278例符合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中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和门诊复查形式进行标准化随访,对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及自行设计的针对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情况的随访量表,主要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0~10分)、汉化版简易生活质量健康问卷(SF-36,0~148分)、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值(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等对患者治疗结束时(近期)和随访期间(远期)的总满意度、总体有效率(VAS评分下降>30%)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结果:  1.全组符合纳入标准的169例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获得有效随访128例,随访率为75.7%,全组患者随访时间3~7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月);128例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期间VAS评分分别为5.8±2.0、1.9±1.8、2.4±2.0,尽管随访期间VA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有所升高,但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51例患者门诊复诊行SF-36量表评估,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随访期间SF-36评分分别为83.2±21.0、93.2±19.4、88.3±17.5,随访期间生活质量评分虽较治疗结束时有所下降,但亦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  2.169例FARP患者疗程结束时,54例(32.0%)痊愈,18例(10.7%)显效,75例(44.4%)有效。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7.0%。59例(34.9%)患者非常满意,45例(26.6%)比较满意,44例(26.0%)一般满意,患者近期疗效总满意率87.6%;远期随访时,35例(27.3%)痊愈,5例(3.9%)显效,61例(47.7%)有效。远期疗效总有效率78.9%。分别有40例(31.3%)、29例(22.7%)、28例(21.9%)患者对治疗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患者远期疗效总满意率为75.8%。  3.随访时与治疗前相比,FARP患者Glazer盆底表面肌电特征:前基线静息状态平均波幅较治疗前降低,中值频率较治疗前增高(P<0.01);快速收缩阶段、间断收缩和持续收缩阶段平均收缩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间断收缩和持续收缩阶段,变异性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后基线放松阶段平均波幅明显降低,中值频率较治疗前升高(P<0.01);  结论:  1.针刺联合生物反馈可显著改善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RP)的盆底肌群痉挛及临床症状,降低疼痛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保持满意的远期疗效。  2.提高患者家庭训练依从性、鼓励患者治愈本病的信心及早期干预治疗是提高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FARP远期疗效的关键。  3.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起效时间快、疗效稳定持久且安全无不良作用,具有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  4.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表明:针刺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协调患者盆底肌肉矛盾运动,降低异常肌肉电活动的高波幅、高频率,从根本上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舒张感知能力,降低肛门直肠肌肉对疼痛的敏感性,提高盆底肌肉稳定性。维持满意长期疗效。  5.针刺联合生物反馈治疗FARP在VAS评分、SF-36评分、盆底表面肌电值方面显示满意临床疗效,远期疗效肯定,为复杂盆底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证据,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