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与研究针刺联合易筋经“托天桩”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70例被诊断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分别为35例,对照组:针刺风池、天柱、颈夹脊、肩井、大椎穴。每周治疗3次,隔天治疗1次,周末不进行治疗,共计7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习练易筋经“托天桩”,第一周每天集中练习10分钟,由专门人员进行规范、监督练习,每周练习6次,第二周开始每周针刺治疗时集中练习,共3次,其余次数由患者自行于家中练习,共计7周。两组以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与疗程之间间隔2天,共计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治疗数据结果,包括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的McGill评分、颈椎功能评定分、颈背部(包括背部督脉、颈部、大椎穴)体表温度以及颈部(包括大椎、双侧颈百劳穴)浅表微循环,并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实验结束后对相关检测指标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所采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对两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内容包括两组方法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表明针刺联合易筋经“托天桩”法与单纯针刺法均可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1、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其中痊愈16例,有效18例,无效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94.3%,痊愈8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治疗效果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2、治疗组McGill评分、颈椎功能评分、颈背部(背部督脉、颈部、大椎穴)体表温度;颈部腧穴(大椎、双侧颈百劳穴)浅表微循环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组的颈背部(背部督脉、颈部、大椎穴)体表温度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并能更好的诱发连续、规整的背部督脉线的红外循经轨迹;4、3个月后随访发现,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5.7%,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2.9%,说明针刺联合易筋经“托天桩”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且复发率较低。结论1、通过针刺联合易筋经“托天桩”能够有效地防治颈型颈椎病,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了一项新的思路;2、易筋经“托天桩”对治疗颈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方便、无任何副作用且不受医疗、环境限制的可靠的治疗方法, 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了新的选择;3、本实验运用了的红外成像技术及浅表微循环技术作为检测实验的工具之一, 为今后诊断颈型颈椎病的提供了新的检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