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RF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wyz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近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原发性肝癌年发病率为26.39/10万,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第4位;死亡率为23.93/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第2位。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胆管细胞型和混合型,其中以肝细胞型最为多见,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又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我国,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病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85%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同时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近年来,由于各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和超声显像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能够在无明显症状或体征的亚临床期被诊断,加上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局部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发展,肝癌患者的总体预后较过去有了明显改善,但仍不尽如人意。肝癌具有高复发和高转移的生物学特征,有资料显示肝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后五年内的复发率高达50-70%。如此高的术后复发率可能是由于患者手术前己合并存在目前医疗手段尚不能检测到的微转移灶。有研究发现,近一半接受肝癌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前已合并有肝内微血管侵犯,进一步分析提示肝癌术前合并微血管侵犯是影响术后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在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而患者一旦出现明显临床表现时,肝癌往往已经进展为晚期。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肝癌防治的关键。目前,研究者一致认为肿瘤是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多突变的结果,肝癌亦不例外。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进步,分子治疗也应运而生;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与肝癌患者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这些研究成果让我们对肝癌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有了新的认识,为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目前我们仍未能找到一种能够有效监测肝癌微转移灶的指标或系统。为此,我们有必要继续努力去发现与肝癌转移及复发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含植物同源结构和环指域泛素样蛋白1(ubiquitin-like with PHD and ring finger domains 1, UHRF1),又称为Np95或ICBP90,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的核蛋白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9p13.3。研究表明,UHRF1通过与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 1, DNMT1)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1, HDAC1)等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及染色质修饰(如调节DNA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等)。同时,研究者还发现UHRF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存在过表达现象,且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此外,UHRF1的表达被敲低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等明显下降。这提示UHRF1有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阻止肿瘤细胞迁移和入侵的药物靶点。然而截至目前,UHRF1在肝细胞癌中尚未有一个较全面且深入的研究。本课题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了解UHRF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此外,为进一步研究UHRF1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我们采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敲低肝癌细胞株中UHRF1的表达,并通过体内和体外两个水平研究UHR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将来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第一章UHRF1 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目的探索UHRF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征和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实验组织标本的获取:组织标本来自于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8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血清学检查均提示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HRF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对应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3.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UHRF1 mRNA在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在80例肝细胞癌患者中,54例患者癌组织中UHRF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非癌组织,高表达率约为67.5%(P<0.05);2.经统计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UHRF1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的大小、TNM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微癌栓、转移、术后复发及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等病理参数相关(P<0.05);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UHRF1 mRNA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02)。结论1.UHRF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癌组织;2. UHRF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的大小、TNM分期、微癌栓、术前转移、术后复发及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等病理参数相关;3. UHRF1 mRNA高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的患者显著缩短;4.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UHRF1 mRNA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第二章UHRF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目的探索UHRF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细胞癌生物学特征和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实验组织标本的获取:组织标本来自于2010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血清学检查均提示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UHRF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3.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UHRF1蛋白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在10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癌组织中UHR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8%;而在非癌组织中为32.7%,进一步分析表明,肝细胞癌组织中UHR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P<0.05)。2.经统计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UHRF1蛋白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病理分化程度、微癌栓、TNM分期、术前转移、术后复发及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等病理参数相关(P<0.05);3. 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UHRF1蛋白阳性表达组肝细胞癌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1. UHRF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2. UHRF1蛋白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的大小、病理分化程度、微癌栓、TNM分期、术前转移、术后复发及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等病理参数相关;3. UHRF1蛋白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阴性表达的患者显著缩短;4.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UHRF1蛋白阳性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第三章UHRF1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体外研究目的研究UHRF1表达敲低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的变化:同时探讨mTOR抑制剂AZD2014对肝癌细胞中UHRF1表达的影响。方法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HRF1 mRNA在不同肝癌细胞株及L02中的表达情况;2. siRNA特异性敲低肝癌细胞HepG2及HCCLM3中UHRF1的表达;3.CCK-8法检测UHRF1表达敲低后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4.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钡UHRF1表达敲低后肝癌细胞中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5.流式细胞术检测UHRF1表达敲低后肝癌细胞中细胞凋亡的变化;6. Transwell法检测UHRF1表达敲低后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癌细胞中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7.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TOR抑制剂AZD2014对肝癌细胞HCCLM3中UHRF1表达的影响。结果1. UHRF1 mRNA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较L02高,且UHRF1 mRNA在HepG2、HCCLM3及Hep3B中的表达显著高于L02(P<0.05);2.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我们选取的的两条siRNA可显著敲低HepG2和HCCLM3细胞中UHRF1的表达;3. UHRF1表达敲低后可以显著抑制HepG2和HCCLM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4.UHRF1表达敲低后,HepG2和HCCLM3细胞中的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G1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UHRF1表达敲低后,cyclinB1表达上调,cyclinD1表达下调;5. Annexin V-FITC/PI流式检测显示,UHRF1表达敲低后,HepG2和HCCLM3细胞中各组间出现凋亡的细胞数无明显区别;6. 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发现,UHRF1表达敲低后,HepG2和HCCLM3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HRF1表达敲低后,HepG2和HCCLM3细胞中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上调,而间质表型标志物N-cadherin、β-cateni、Vimenti、Slug和Snail表达下调;7.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TOR抑制剂AZD2014可以降低HCCLM3细胞中UHRF1的表达水平。结论1.敲低肝癌细胞HepG2和HCCLM3中UHRF1的表达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出现G2/M期阻滞,抑制EMT进程;2. UHRF1可能是mTOR抑制剂AZD2014发挥抗肿瘤作用的药物靶点。第四章UHRF1在肝细胞癌中作用的体内研究目的研究UHRF1表达敲低后对肝癌细胞在体内的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UHRF1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采用腺病毒介导的shRNA稳定敲低肝癌细胞HCCLM3中UHRF1的表达;2.将稳定转染sh-NC和sh-UHRF1的HCCLM3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荷瘤模型;3.采用苏木素-伊红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裸鼠皮下肿瘤进行进一步检测。结果1.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提示腺病毒介导的sh-NC和sh-UHRF1转染细胞后具有理想的转染效率,荧光定量PCR提示:腺病毒介导的sh-UHRF1可显著敲低HCCLM3中UHRF1的表达;2.裸鼠成瘤试验结果显示:裸鼠皮下均可见肿瘤形成,但sh-UHRF1组裸鼠皮下形成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sh-NC组,皮下形成的肿瘤重量也显著小于sh-NC组(P<0.05);肿瘤生长曲线提示sh-UHRF1组裸鼠的肿瘤生长显著受到抑制(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h-UHRF1组瘤块中UHRF1 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低于sh-NC组(P<0.05);3.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sh-NC组和sh-UHRF1组裸鼠皮下形成的肿瘤均可见明显的异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提示:sh-UHRF1组裸鼠皮下肿瘤中UHRF1、Ki-67、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较sh-NC组降低,E-cadherin的表达升高。结论UHRF1表达敲低后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和EMT进程。
其他文献
目的 对牙周整复术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口腔修复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0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个组,既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牙冠修
目的针对口腔的修复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对于口腔修复与牙周美学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接受口腔治疗的患者100名进行分析,将其随机的分
产业的空间演进是产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对其空间区位进行选择及变换的过程。基于区域二重开放的经济现实,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框架之下构建两国三区域模型,比较垄断竞争条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1.6g),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坤宝丸,每次6
摘要: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关键词:财政分权;卫生公共品供给;卫生总费用;
<正>"教学是帮助发现的艺术。"—Mark Van Doren我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下认识: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学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经济学的种种理论背后,
西部大开发10年成效卓著,但西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西部大开发继续引向深入。国家在全国四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应向西部大开发倾斜,要继续加大中央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