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法官角色的调整探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lancao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改革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到现代的全新洗礼过程。我国的法官职业群体也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逐步从司法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的重要角色群体。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五年改革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使法官角色群体的职业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无论是从体制的设计还是司法实践操作规范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更新和完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加入WTO。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司法审议制度和法制统一原则等基本要求,再一次对法官现存角色体系形成新的冲击。我国的司法改革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需要从行政主导型社会迅速步入法治主导型社会;由行政权威转向法治权威。由此,我国法官角色的调整即进入一个既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又要完全接受新的司法理念的全新转变过程中。但现实中,法官角色的现状如何,现实与目标到底还有多大差距,如何解决法官目前所面临的困扰,本文将运用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分析我国进入法治社会过程中法官角色调整的局限构成。本文认为,我国法治进程中,法官作为社会正义的忠实守护者,仍将在较长时间内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阵痛,法官角色变迁仍取决于社会的整合程度,衡量法官职业化标准在较长时间内仍将以社会的期望作为尺度,其职业化内涵将进一步主宰法治的生命力,影响着法治的进程。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讨论法官的角色定位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指出法官群体角色的冲突,主要来自于其自身和司法体制两个方面的因素,并提出法官群体的价值取向的调适和思维定式的重塑的途径和步骤。二是运用对比的方法,阐述法官群体的特殊性,从而对法官群体角色进行准确的定性。
其他文献
中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在保障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以至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几年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本文力求通过对迪尔凯姆文化社会学思想的全面认识和理解,揭示其社会学思想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对文化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影响.而且,迪尔凯姆的社会学作为一种最典型的社会
本文结合社会学有关社会分层与分化的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背景,在把握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以京郊农村的情况来分析农村社会分层中的中间阶层与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高龄化社会,如何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和压力,为老人提供一个有保障的、健康积极的老年生活环境是目前及今后阶段老龄工作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提倡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