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幕翻译作为影视作品翻译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以其经济、快捷的优势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个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字幕翻译的研究起源于国外,并且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然而,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起步很晚,不论是在研究的数量上,还是深度上,都无法与国外比较。本文从德国功能理论的角度,结合案例分析,希望对我国的影视翻译研究做出微薄的贡献。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具有翻译的属性,同时也具有字幕的特征。字幕翻译的任务是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下,有效地向观众传达最相关的信息。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字幕翻译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其文本类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包括即时性、口语化、大众化等。在翻译过程中,既要重视文本的信息功能,使译文简洁明了,让观众容易理解,又要重视其表达功能,吸引观众,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字幕翻译的过程中有众多参与者,译者要考虑导演的意图和观众的需求,要关注翻译的目的。字幕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策略的选择。本文从功能理论的角度,对《功夫熊猫》1和2中的具体翻译实例进行分析,在对该电影的文本类型及翻译目的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两个层面对其翻译进行分析与评价,总结出译者为达到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与效果,从而认定其字幕翻译的充分性与成功。实践证明,功能翻译理论可以向字幕翻译实践提供可行的理论指导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