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是目前新能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光伏发电技术是太阳能利用的主流趋势,因而其产生的相关问题也成为现在光电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孤岛效应便是其中之一。孤岛检测方法的研究是确保现代智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技术,因而孤岛检测技术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首先对孤岛现象的发生机理、国家对孤岛检测方案的标准、孤岛效应的检测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讨论,同时综述了光伏并网系统一旦发生孤岛效应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行了介绍,为了评估不同的孤岛检测方案的有效性,本文引入了四种坐标系,并对四种坐标系的横纵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公式的推导,指出各种坐标系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设计需要确定本文所采用评估坐标系。其次文章重点对主动频移检测方案以及带有正反馈的主动频移改进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QfD×Cnorm坐标系上[2],定量描述出了两种方案的孤岛非检测区域的大小,描绘出非检测区域在坐标系的具体位置,并通过仿真建模验证了该非检测区域与公式推导的一致性,深入分析了检测参数对电能质量以及检测结果的影响。再次为了兼顾孤岛检测的效果和逆变器输出电能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降低非阻性负载带来延长时间,文章在传统的主动移频算法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即截断系数cf可以自适应变化,或者说周期性不间断的对逆变器施加正反方向的扰动信号[3]。该方法避免了负载特性的不同导致负载谐振频率与扰动信号的频率偏移方向相反,使得偏差相互抵消而引起的检测失败的现象,降低了检测的时间,并降低了光伏并网系统注入电网的谐波畸变率,提高了检测的有效性。将该方法与被动式过/欠压检测方法搭配形成组合式检测方案,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光伏系统进行了建模,对改进的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具有检测速度更快,盲区更低的以及在不同负载特性情况下均可有效等特点。最后根据设计方案,本文采用了 TI公司的DSP28335为主控芯片,围绕了孤岛检测技术进行了硬件设计,给出了相应的流程图以及具体的实验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