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贤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了孝、悌、敬、诚、善、恭、礼、谦、宽等传统美德范畴。中国是一个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乡土中国,是一个以乡土文化为主导的礼法社会。乡村最能体现这个礼法社会的特征,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乡村治理现代化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乡村治理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子,如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宗族影响、农民素质等。今天,农村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加,维护农村现代治理的社会资本越来越大,是时候反省如何更加有效的节约社会治理成本、整合社会资源。孝贤文化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柔性治理手段应对现代乡村治理出现的问题,孝贤文化重构是否可以帮助现代乡村治理走出困境。本研究成果是对这一学术热点和社会热点的一种反馈,所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代性价值和意义,它关系到农民主体意识、农村秩序以及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可以为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促进农民公共精神培育、农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曲阜市西林西村的调查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采用田野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探讨了孝贤文化构建与现代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孝贤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现代乡村治理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一)乡土文化中的孝贤思想有助于农村中“轮养模式”的实施,能够节约社会治理成本。(二)乡土文化出现断裂,孝贤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社会资本,通过增强农民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旨在修复单向度传播的文化传统,丰富断裂的乡土文化。让广大农民真正参与到现代乡村治理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农民进取的公共精神,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三)乡村社会内生的文化规则,在孝贤文化的带动下,培育新一代的乡村政治、社会和文化力量,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乡村道德共同体,维持社会秩序;通过教育提高农村整体综合素质,从而提高现代乡村治理的层次和绩效。不断汲取孝贤文化的优秀成分,并将其应用到人文教育的实施上,以此来解决社会问题、不断调节人际关系,帮助提升人性价值、整合社会资源、和谐社会秩序、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之,本研究认为,文化传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根基和土壤,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给予传统文化的精神食粮,能够提高其发展程度。孝贤文化的构建就是从现代乡村治理以及现代乡村的现实生产生活的实际出发,通过不断唤醒乡村村民的善良内心、找回他们的道德基因,将现代乡村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和谐、健康有序的精神家园。孝贤文化的构建,尤其将孝贤文化与现代乡村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用孝贤文化的无形力量辅助提高现代乡村治理能力,用孝贤文化引导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建设有序乡村,用孝贤文化增加农民政治认同,培育新型农民,化解社会矛盾。不仅仅对现在的乡村治理,而且对未来乡村的发展同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现代乡村治理的健康发展处于攻坚阶段,要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不断促进孝贤文化的现代化转化,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柔性治理与刚性治理并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