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中心研究沙利度胺治疗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HBG2、BCL11A和HBS1L-MYB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在中国南方三个临床研究中心招募无法进行常规输血和螯合治疗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我们评估了使用沙利度胺治疗的短期(3个月)和长期随访(12个月和24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本研究中心因无法进行常规输血和螯合治疗而使用沙利度胺治疗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疗效反应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聚合酶连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DNA测序技术对HBG2(rs7482144)、BCL11A(rs11886868、rs4671393、rs766432、rs1427407)和HBS1L-MYB(rs9399137、rs4895440、rs4895441)8个位点多态性分型,分析其与沙利度胺临床反应的关系。结果:患者的总体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93.5%,短期随访的主要反应者(main responder,Ma R)和次要反应者(minor responder,Mi R)率分别为62.9%和30.6%。在非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non-transfusion-dependent thalassemia,NTDT)患者中,治疗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从基线平均6.8±1.1g/dl增加到9.7±1.9g/dl(P<0.001)。Hb升高主要归因于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 F)水平的升高。在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non-transfusion-dependent thalassemia,TDT)患者中,在平均Hb水平增加的同时,观察到43.5%(10/23)的患者脱离输血,52.2%(12/23)的患者输血减少50%以上。平均每年输血量从20.7±7.7个单位显著下降到5.8±6.8个单位(P<0.001)。在平均随访14.6±9.6个月(3-37个月)后,这两组患者的反应仍然可以维持。除了一名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毒性,未观察到其他严重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Hb F比率(P=0.038,OR=1.111,95%CI:1.006-1.226)是沙利度胺主要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在Ma R组中HBG2 rs7482144(P=0.015),HBS1L-MYB rs9399137(P=0.029)、rs4895440(P=0.040)和rs4895441(P=0.040)次要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Mi R+NR组。同样在高Hb组中,这4个SNPs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低Hb组(P值分别为0.001、0.027、0.045和0.045)。在NTDT患者中,随着rs7482144(P=0.011)、rs9399137(P=0.013)、rs4895440(P=0.011)和rs4895441(P=0.011)相关次要等位基因数量的增加,治疗后Hb增量显著升高。这些贡献等位基因对沙利度胺反应有着累积效应。与没有贡献等位基因的患者相比,携带1或3个次要等位基因的患者的沙利度胺主要反应比率逐渐增加(P=0.040-0.018,OR=8.556-11.000)。此外,当评估NTDT患者中4个贡献SNPs的次要等位基因的累积数量时,Hb增量会随着次要等位基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沙利度胺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疗效反应可以长期维持。周围神经毒性是令人担心的。虽然这些初步结果支持沙利度胺作为β地中海贫血治疗药物具有长期疗效,但在临床应用前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HBG2和HBS1L-MYB的SNPs与中国南方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沙利度胺反应密切相关,并且这些SNPs上的次要等位基因的累积数目可以作为该人群中疗效反应的更好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