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CT灌注成像评价体部实质性器官血流灌注状况的研究较少,尽管肾脏血流状况的评价方法较多,但均有缺点。本研究试图探讨正常肾脏和疾病状态下(包括梗阻性肾积水、原发性高血压、肾脏肿瘤)肾脏CT灌注成像的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对75例健康体检者和申请肾脏CT检查的患者行肾脏CT平扫、灌注扫描和常规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肾皮质和髓质的血流灌注参数,包括:灌注量(Perfusion)、增强峰值(PE)、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和皮质髓质的增强差值等。根据临床表现、肾功能检查、影像学资料和病理检查将75例观察对象分为正常组22例,肾积水21例,原发性高血压15例,肾脏占位病变17例,对各组灌注参数进行计量资料的方差分析、t检验等统计学处理。 结果 (1)22例正常肾脏CT灌注成像表现为双侧肾脏皮质TDC曲线(time-density curve)和双侧肾髓质TDC曲线对称,基本重合。肾皮质平均灌注量为(184.86±34.59)ml/100g/min,髓质为(69.92±24.94)ml/100g/min。性别因素对肾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年龄因素对肾脏皮质灌注参数(Perfusion、TTP、皮质与髓质的差值)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erfusion,F=6.91,P=0.01;TTP,F=5.71,P=0.01;皮髓增强差值,F=7.64,P=0.00),对肾髓质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erfusion,F=1.57,P=0.24;TTP,F=1.51,P=0.25;MTT,F=2.11,P=0.15);(2)21例单侧肾积水患者的CT灌注成像表现为积水侧肾皮质和肾髓质血流灌注、增强峰值下降,与正常组和健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积水侧除上述参数明显降低外,髓质的MTT缩短(6.88±0.46)s,F=4.28,P=0.045;皮质髓质差值减小(28.08±10.10)HU,F=5.28,P=0.039。双侧TDC曲线不对称,积水侧肾皮质、髓质的TDC斜率与峰高降低,起始时间延迟;(3)1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CT灌注成像表现为双侧皮质的血流灌注下降(115.48±65.08)ml/100g/min,t=2.50,P=0.03;皮质的MTT缩短(13.39±2.15)s,t=2.25,P=0.045。双侧TDC对称,但峰值降低;(4)17例肾脏占位性病灶中,CT灌注成像能清楚地区分病变与正常肾组织,囊肿和无血管结构的占位病灶表现为无灌注,良性肿瘤为低灌注,恶性肿瘤为高灌注和 灌注不均匀。 结论(1)正常肾脏血流灌注随年龄增长而下降;(2)肾积水、原发性高血压病可引起肾脏血流灌注异常,表现为积水侧肾皮质和肾髓质血流灌注、增强峰值下降,双侧TDC曲线不对称,积水侧肾皮质、髓质的TDC斜率与峰高降低,起始时间延迟;原发性高血压病双侧肾皮质的血流灌注下降,皮质的MTT缩短,双侧TDC对称,但峰值降低;③CT灌注成像能定量测定肾皮质和髓质的血流灌注参数,对评价肾积水和高血压时肾血流变化以及肾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