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刑、假释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当前这两种刑罚执行方式的实现主要是以减刑为主、假释为辅。其中减刑制度又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该项制度实施多年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罪犯积极改造思想,使其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从而达到改过自新、回归社会正常人的生活,实现刑罚惩罚与预防的目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活动是法院审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刑事审判程序在刑罚执行阶段的延伸。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是一种特殊的刑事诉讼活动,它不同于普通的刑事案件,以刑罚变更为审理内容,直接关系刑事诉讼惩罚与教育的终极目标的实现。在新的从司法解释出台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活动更加规范,但在适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笔者所在单位2012至2014年三年间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情况入手,对在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后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制度的变化及案件呈现的特点进行概括,同时对案件的审理依据进行梳理并总结了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从减刑、假释制度的基础理论着手,对我国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进行简单回顾。对我国减刑假释审理程序进行总结,分析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刑罚执行制度。第三部分:根据第一部分主要从实体、程序和其他方面对减刑、假释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现实原因。第四部分:通过对国外减刑假释经验的分析和借鉴,进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完善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机制,提出合理的制度建议和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