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走出去”战略中,翻译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译介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途径之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文化也需要走出去。《尘埃落定》曾获第五届矛盾文学奖,藏族文化丰富,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尘埃落定》应当译介到国外,让世界了解西藏,了解藏族人民,了解藏族文化。《尘埃落定》中的藏族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藏族文化意象中。本文作者在对比分析《尘埃落定》中英文本文化意象时,发现其英译本中藏族文化意象存在意象缺失、扭曲和变形现象,本文作者进而提出问题:该英译本中文化意象的翻译是否能达到藏族文化“走出去”目的?如果不能,那么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化意象翻译应该如何翻译?翻译界对文化意象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从文献综述的结果来看,学者们探讨了文化意象的互文性、文化意象亏损原因以及文化意象翻译策略,但是这些翻译策略尚未能很好地解决文化“走出去”中的文化意象失落、扭曲、变形的问题。目前没有学者直接从藏族文化“走出去”角度出发,从“意”“象”两个层面研究过藏族文化意象的翻译问题。因此,探讨藏族文化“走出去”目的下的藏族文化意象的翻译就成为本文的主要任务。劳伦斯·韦努蒂指出归化翻译通过有目的地过滤原文中的差异性,会造成文化的亏损。他的异化理论和“抵抗式”翻译理论主张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本中的异质文化,体现语言间的差异,正好可以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和变形,为藏族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藏族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文化意象翻译策略还要受藏族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目的的影响。基于此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共同要求,本文作者建议采用意象明晰化的方法来翻译文化信息丰富的藏族文化意象。同时,本文作者尝试重译了部分文化意象,力求在译文中保留藏族文化并传播藏族文化。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法、定性研究方法和翻译案例分析法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藏族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并最终得出结论,藏族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藏族核心文化意象的翻译,应当把文化异质的载体—“意象”彰显到译文中,通过植入藏族文化“意象”、“意”或“象”可以保全“意象”,可以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扭曲和变形,不仅让藏族文化走出去,而且以藏族文化身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