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的“大陆政策”与其对晚清的两面性外交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9207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后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最早摆脱封建国际秩序,并转入到近代外交体制。日本明治政权极力效法西方列强,追求从“岛上帝国”变为“大陆帝国”目标,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殖民扩张战略——“大陆政策”。为了破除中朝之间传统的封建宗藩体制,把朝鲜变成其殖民地,日本以资本主义工业实力为后盾,运用近代国际外交体制,向中国晚清发起外交攻势。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对晚清外交活动中,日本表现出了既有欺骗性又有真实性的两面性外交:一方面,日本利用近代外交体制,既与晚清缔结所谓“友好”条约,又极力勾结西方列强攫取在华的殖民权益;另一方面,日本不仅对晚清极尽其外交讹诈之能事,而且对晚清悍然挑起其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成为东亚殖民的急先锋。  本文从分析日本“大陆政策”的形成与实质入手,通过考察日本近代对晚清的两面性外交来揭示其日本特色的殖民主义侵略本质。日本明治政府酝酿形成其“大陆政策”,具有三重内涵:其一是鼓吹“脱亚入欧”论,接受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近代外交体制,加入西方列强侵略弱小国家的殖民主义行列;其二是策划“攻台论”和“征韩论”,企图建成以日本列岛为核心,囊括琉球、台湾和朝鲜等地的“岛上帝国”;其三是宣扬“占满论”和“兴亚论”,在宣传上把日本说成是东亚各民族反对西方的领袖国,而在实际上则把日本进一步扩张为主宰东亚的“大陆帝国”。可见,日本“大陆政策”的实质就是具有日本特色的殖民主义战略。  日本在推行“大陆政策”过程中对晚清实行了两面性外交。这一过程可分三个阶段:1871——1875年为第一阶段,在此期间,日本一面以建交谈判签订《中日修好条规》,一面又借口琉球事件肆意挑衅,背信弃义地用武力侵略中国台湾,并蛮横地把琉球从中国的藩属国变成日本的领土;1876——1894年为第二阶段,在此期间,日本一面宣称享有与晚清同等的宗主国权利来支配藩属国朝鲜,不仅以《江华岛条约》将其纳入近代外交体制,而且用各种手段排斥晚清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企图由自己来控制朝鲜,一面勾结列强,积极扩军,寻机与晚清决战,直至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达成其目的;1895——1910年为第三阶段,在此期间,日本为了对付沙俄这个西方强敌,一面宣扬“兴亚论”,提出对晚清“重结邦交”以求联华制俄,一面伙同西方列强分占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直至加入八国联军疯狂侵华,充当“远东宪兵”,并通过《辛丑条约》攫取更大的在华殖民权益。  日本近代对晚清的两面性外交具有三个主要作用。第一,它给中国晚清政府造成了极大地迷惑和损害;第二,它为日本“大陆政策”的顺利推行及其殖民目标的达成提供了重要保证;第三,它构成了近代外交体制下有别于西方列强殖民主义模式的具有日本特色的东亚殖民主义模式。  总之,科学地把握近代日本对晚清的两面性外交,深化理解这种具有日本特色的东亚殖民主义模式,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认识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提高对现实中日本右翼势力的应有警觉。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70年代起,韩国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冲击它传统的社会结构。而因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的地区矛盾,刺激了欠发达地区国民的情绪,其要求民主化,反对独裁统治
师父,您怎么不吃呀?
期刊
根据高功率激光器输出光束光强分布不均匀的特点,研制成功了放置晶体窗口的创新结构,解决了窗口动密封的问题.在2kWCO激光器上进行了联机实验,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