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总量达到GDP总量的60%以上。随着市场分工协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服务业中一部分为其他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服务产品的产业逐步分离出来,日渐强大,成为服务业中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这些产业我们称之为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影响服务业总体规模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关键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区域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区域来说,生产性服务业要发展,必须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能力。由于各个地区在产业特点、资源环境、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深入研究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指导价值。本文对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首先对生产性服务业及其范围、产业竞争力等进行了定义,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有关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明确本文研究的方法。第二,提炼了评价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优势要素,包括资源环境优势、产业组织结构优势、区位优势、产业成长支持优势,探索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优势的三大效益,即资源效益、结构效益、成长效益。基于这三大效益,建立了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三驾马车模型,并阐述了三大效益的特点和相互间关系,提出评价三大效益的因子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SPSS软件,对因子进行评价研究,运用偏差份额分析法对产业的结构相对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了8省份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的竞争水平及其各自的优劣势。第三,在实证研究和结果评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最后全文进行了总结,针对本文存在的不足,提出在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