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确权方式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背景下,如何发挥农地确权制度效应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村劳动力配置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农地确权带动农地流转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地确权的主要政策目标,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呈现出跟政策目标完全一致的结果,发生于确权前端的农地确权方式可能是导致政策目标出现异质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践中,存在整合确权和非整合确权两种代表性做法,两种农地确权方式均可以被实施,表明制度的执行装置可以不同,农地确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确权方式,并可能导致不同的农村劳动力配置效应,“农地确权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论还需在事实基础上分类考量。因此,探讨农地确权方式的劳动力配置效应有重要实践价值,可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新思路。面对转型时期快速变化的形势,本文试图回答:农地确权方式的特征、生成逻辑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基于效率和成本的视角构建分析框架,并利用广东新丰县和阳山县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业选择的影响,主要就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进行考察,且考虑不同农户个人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农地经营特征以及村庄经济水平特征表现的异质性;其次,分析了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距离的影响,主要就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进行考察,且考虑不同农户个人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农地经营特征以及村庄经济水平特征表现的异质性;另外,分析了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主要就农地确权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和行为的影响进行考察,且考虑不同农户个人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农地经营特征以及村庄经济水平特征表现的异质性;最后,提出了本文的政策启示。本文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方式主要通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与转移成本降低正反两种效应作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整合确权主要是通过提高农地的可交易性进一步强化了农地产权强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转移成本降低两种效应均有增强作用,非整合确权方式并没有改变土地细碎化格局,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主要通过转移成本降低效应作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2)整合确权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非整合确权抑制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整合确权对中老年和中等文化程度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土地要素在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资本要素增强了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整合确权对种地、农地转入及非服务外包农户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整合确权对经济发达村庄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的机制验证发现,农地整合确权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经营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3)整合确权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非整合确权抑制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整合确权对中老年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土地和资本要素在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整合确权对种地、农地转入以及非服务外包农户就地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整合确权对贫困村庄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的机制验证发现,农地整合确权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经营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4)非整合确权有利于增强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而整合确权则削弱了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这种影响在农业人口社保参与意愿中表现了一致性,而在土地处置方式和理财方式方面还不显著;整合确权对中老年和文化程度较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抑制作用更强;土地要素增强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存款则缓解了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抑制作用;整合确权对种地、农地转入以及非服务外包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抑制作用更强;整合确权对经济发达村庄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抑制作用更强,对贫困村庄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5)整合确权显著抑制了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中老年和文化程度较低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抑制作用更强;土地要素和资本要素对农地整合确权农村劳动力迁移效应作用的发挥不具有显著影响;整合确权对仍从事农业经营以及非服务外包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抑制作用更强;整合确权对普通村庄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见,不同农地确权方式的劳动力转移效应差异较大,中国农地确权改革实践,不仅需要关注确权进度,更需要关注确权方式,选择合适确权方式将更有助于激活和释放确权政策的制度红利;应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对务农经验较少的农村劳动力及时向非农产业分流;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鼓励年轻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产业内创业,为农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支持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分析爆珠溶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建立了辛癸酸甘油酯主要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GC-FID)和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HPLC-ELSD)两种直接分析方法,测定了9种市售爆珠卷烟中爆珠溶剂辛癸酸甘油酯的组成,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性能。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的检出限低、重复性高,在各自的测量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9),均适用于卷烟爆珠溶剂辛癸酸甘油酯中主要化
期刊
植物入侵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植物入侵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完整性造成了重大威胁。有效防治外来植物入侵,不仅要对外来植物的入侵力展开研究,还要对不同群落抵御入侵的潜在机制即群落的可入侵性(invasibility)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群落的可入侵性可为防控植物入侵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撑,对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区域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稳定机制具
学位
近年来,国家财政大力投入普惠金融发展建设,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农户惧贷,银行惜贷”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尤其是小农更容易受到金融排斥。这引发了本文对农户为何难以获得正规金融贷款原因的思考。信息不对称及缺乏有效的合约机制,导致金融交易产生高昂的交易费用,使得农户借贷矛盾尖锐。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交易费用对农户正规借贷行为的影响,为降低银农合约签订的交易费用,建立低交易费用的普惠金融
学位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是世界主要对虾养殖品种之一,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随着对虾养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疾病频发,养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TLR/NF-κB信号通路是重要的先天性免疫通路,在对虾抵抗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日本囊对虾转录组分析,围绕日本囊对虾TLR/NF-κB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基因MjPellino及下游效应因子
学位
乳腺是哺乳动物泌乳的重要组织器官。在雌性动物的发育和繁殖过程中,乳腺的发育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胚胎期、初情期、妊娠期、泌乳期和退化期。性成熟后,乳腺的发育及泌乳功能在每一个繁殖周期中仍然呈现动态性变化。乳腺的发育及其泌乳功能受品种、环境及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因素对性成熟后乳腺的发育及泌乳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脂肪酸是一类重要的营养素。大量研究表明:脂肪酸在动物的能量供应、脂肪沉积及炎症
学位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现代农业的建设,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的制度格局导致了农地细碎分散、小规模经营结果的发生,成为影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实行土地流转,才能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农业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农地市场流转速度呈现不断加快的趋势,但是
学位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而广受消费者欢迎。然而,病毒病频繁发生严重制约了石斑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中,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和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症病毒(Red-spotted grouper nervous necrosis
学位
叶绿素酶(CLH)催化叶绿素脱去植基生成脱植基叶绿素(Chlide)被认为是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第一个酶。然而,最近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niana)中发现,叶绿素酶不是衰老叶片叶绿素降解所必需的,此外,叶绿素酶的亚细胞定位也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叶绿素酶的功能仍然是一个谜。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菜心幼叶中的叶绿素酶的表达量最高,光照越强叶绿素酶基因的表达越高,暗示叶绿素酶在幼叶中可能
学位
基于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到各种复杂环境完成探测、防疫等大量应用的需求,场景的识别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场景识别的目的是通过提取和分析场景中的特征,获得场景的高层语义信息,从而推理出所处的具体位置,它是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闭环检测的基础。三维扫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利用各种扫描仪快速获取
期刊
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ice stripe mosaic virus,RSMV)是近年发现并鉴定的细胞质弹状病毒属暂定新种,由其引致的水稻条纹花叶病在我国华南局部地区流行成灾,且呈快速扩散为害的趋势。该病毒经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以持久增殖型方式传播,侵染水稻后引起植株矮化、叶片黄色条纹和轻微扭曲、稻穗变小及籽粒空瘪等症状,严重影响稻谷产量。探析该病毒的致病机制进而研发相应的防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