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的雅俗之辨古而有之。例来的精英文化占踞社会文化主流、中心的位置,由拥有特权的少数人所享用;大众文化则由文化程度不高的大多数庶民所喜闻乐见。雅俗文化各自为政,又彼此影响,大众文化为精英文化提供丰富的滋养和原动力。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科技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进步,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文化的层面上,一方面文化工业的出现使文化产品也被纳入到商品的轨道,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简单地被复制、拷贝、大量生产和消费,促使原先由上层社会独享的艺术可以通达民间;另一方面,文化工业也制约和支配了大众的文化趣味及需求,都市大众追求娱乐消遣,逐渐向非自然、纯消费的方向发展。“流行文化”于是应运而生。它以大众社会大多数“大众”共亨的大众文化的面目出现,以畅销、绝对的市场占有率改变了传统的雅俗文化格局。它有力地冲击着原有的文化秩序,促使雅俗文化趋向合流。这并非是一国语境下的特殊情况,而是一个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时代的普遍现象,它体现了全球文化的合流趋向。 80年代日本文坛上出现的“村上春树现象”,以创造惊人的畅销量而引起日本文学消费市场轰动效应的意义上可以视之为一种“流行文化”。本文拟透过“村上春树现象”这一文坛的突出现象,剖析它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与大众社会文化背景,透过文学现象探究战后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以期更为深入地理解当代日本大众社会文化雅俗交融、和洋交融的趋向。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提出问题,即“村上春树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问题。首先介绍我国当前村上春树研究的基本状况,解释“村上春树现象”,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观点:“村上春树现象”不仅是一个文学现象,而且是一个日本成熟大众社会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层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本文立足于战后日本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新中间阶层的产生、战后社会变化对日本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日本大众社会的成熟及大众社会文化特征 2等的剖析,理解“村卜春树现象”的含义,对“村上春树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深层针会l文化内因作粗浅的探讨。 第-二音,“村上春树现象”的社会基础。战后R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引起了「1本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新中间阶层的产牛。社会结构的变化给战后H本义学带来了影响,加速了雅俗文学合流的趋向,“都市文学”的出现正是战后日本这一文化趋向的文学体现,作为“都市义学”的代表性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稚俗文化交融背景厂稚俗文学的交融。 第三章,“村上吞树现象”的文化背景。战后日本大众社会的成熟,大众文化休现了社会大众的文化意识,感受方式和文化需求。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方面继承了H本文学传统中和洋文学、文化的交融,另一方面具有当代大众义化的国际卜、消费性等特征。他的作品比较鲜明地体现了n本当代社会大众的文化意识。感受方式,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文学需求,是和洋文化、文学交融的背景之下,体现大众社会时代特征的文化产物。 第四章,结论。通过第二、。章的分析,论证,回答第一章提出的问题。如果悦“村上春树现象”产生和存在的表层原因在于村上春树文学本身所富有的叉学魁力,那么,I&后日本材会变化。大众文化的成熟,则是构成“村上春树现象”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的深层原回。“村上春树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建立在战后门本社会变化的基础之上,是日本大众文化成熟的脊景之卜的文学观象。它的产生和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n本当代大众文化崛起,雅俗文化。文学,和洋文化、文学交融的时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