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两种常用逆行示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subunit B,CTB)与荧光金(Fluoro-Gold,FG)在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逆行示踪中的异同。方法:选取22只体重210-240g的雌性SD大鼠,分别在每只大鼠的双侧上丘和外侧膝状体内同时注射逆行示踪剂。颅内注射CTB且术后存活1周或2周的大鼠被分别记作CTB-1w组(n=5只,10眼)和CTB-2w组(n=5只,10眼);颅内注射FG且术后存活1周或2周的大鼠被分别记作FG-1w组(n=5只,10眼)和FG-2w组(n=5只,10眼);剩余的2只大鼠颅内注射CTB与FG的等比混合溶液而作为对照组。术后1周或2周后对大鼠处死后取材,将视网膜、视神经和脑组织处理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用Image-Pro Plus6.0软件对所拍摄的图片进行分析,具体参数包括:RGCs平均密度、RGCs突起平均长度、RGCs突起平均数目、示踪剂的扩散面积。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RGCs平均密度和示踪剂扩散面积上,FG-1w组和FG-2w组均明显大于CTB-1w组和CTB-2w组(p均<0.001),CTB-2w组明显大于CTB-1w组(p均<0.001),但FG-1w组和FG-2w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至于RGCs突起平均长度和RGCs突起平均数目的统计结果,CTB-1w组与CTB-2w组之间以及FG-1w组与FG-2w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CTB组的RGCs突起平均长度和RGCs突起平均数目无论是在第1周还是第2周都明显的大于FG组(p均<0.001)。同时,研究还发现CTB逆行标记的视神经较FG标记的视神经在形态学上更加清晰。结论:(1)CTB和FG均能够在1周和2周时逆行标记SD大鼠的RGCs;(2)CTB标记的RGCs在形态学上较FG更为清楚,而FG标记的RGCs在数目上较CTB更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