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三维成像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生产中安全是首要任务,但日益复杂的工业现场环境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挑战。当前工业现场常用的安全监测方法有:基于人工的巡查方法、基于机器视觉三维成像的目标识别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方法。人工巡查的检测精度、频率和范围都是有限的,因此基于机器视觉三维成像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能够运用于极端恶劣环境中,但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检测方法自动化程度仍然不高,往往需要辅以人为监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对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成像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张氏的加权标定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采用半周期反向相位误差补偿的相移条纹投影三维成像系统中,提高了工件尺寸的三维测量精度和成像检测精度。进一步地,本文研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识别方法,建立了VGG16结合早停法的模型,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训练成本,实现了对工业现场漏液的自动快速检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如下:1、本文分析了标定板角点的重投影误差分布规律,并提出了基于张氏的加权标定法。该方法根据二维高斯数学模型建立加权目标函数,通过迭代计算得到相机参数的最优解,提高了系统整体校准精度,使标定的重投影误差从0.0434减小为0.0232。并将加权标定法应用于采用半周期反向相位误差补偿的相移条纹投影三维成像系统中,消除了非线性响应造成的周期性相位谐波误差,有效提升了三维成像显示效果和三维测量精度。2、本文分析了噪声模型、图像滤波和分割算法,并根据图像中背景噪声过多、目标物体表面噪声较少且形状较为规律的特点,提出了中值滤波结合人工框选的Otsu阈值分割算法,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相机拍摄时投影仪亮度高造成的图像噪声并保留了目标物体的边缘信息。3、本文搭建了工业现场管道漏液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VGG16结合早停法的模型,并通过与多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优越性:其训练准确率为99.44%,预测准确率达到97.00%,单张预测时间最短约为0.2s,综合性能最优,且该模型原理较为简单,易于实现,系统搭建成本较低,可以满足工业现场的检测需求。
其他文献
特征选择方法在数据分析与降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特征选择方法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大量的参数调节、运行时间长、特征的预测效果差等,如何开发出一种适合实际环境使用、减少人为干预的高性能特征选择方法目前仍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特征选择与因果发现领域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理论存在着很多重要的联系。目前大多数因果学习算法存在着时间复杂度高,精度差的缺点,此外它们在流特征环境、连续型数据与非线性与弱加
随着数字多媒体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隐写术能以更加难以察觉的方式将秘密信息隐藏在数字多媒体中(如文本、图像和音视频等)。隐写术的滥用不仅威胁到每个公民的隐私安全,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为了提高隐写检测准确率,隐写分析者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级图像自适应检查算法。这类算法通过不断学习网络模型结构中的相关参数,挖掘数据中隐含的复杂关系,提取图像中的数据特征。这不仅大大降低了对研究人员经验和精
传统的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术不能获得周围环境的语义信息,无法满足机器人对自身周围场景的感知、理解和建模的需求。现有的大多数带有语义的SLAM方法要么假定周围环境是静态的,要么仅获取像素级别的语义信息,无法对环境中的每个物体进行实例级别的标识。这将导致机器人面临很多挑战,如无法完成人机交互、智能抓取、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即将正式到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方兴未艾。目前,大多数家用空调系统都是一对一单控制,无法远程监控空调的系统运行状态,发生故障后,售后人员只能凭大多数用户的非专业描述判断故障原因,很难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新型智能空调已经成为传统空调系统升级换代的最佳选择。本文基于传统中央空调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款基于WiFi与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
随着工业4.0的发展,人们对产品质量特别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实际生产线上,LED表面缺陷检测技术是检测LED表面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研究大多适用于单光源检测环境,而在多光源检测环境中很难保证检测速度和检测准确率同时满足生产要求。本文基于多光源检测环境,研究LED表面缺陷检测技术,主要工作包括:(1)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单一传感器模式逐渐发展为多种传感器模式。然而单一的图像传感器表示能力十分有限,往往不能从场景中提取足够的信息,多源图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提高了图像解译的性能。其中,多光谱和全色图像融合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多源数据综合分析的问题,促进了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以互补的方式利用了这两种成像方法的特点,有利于更加准确、可靠、全面地获取目标或场景信息。对于多光谱
现代工程结构日益大型化、轻柔化,其安全服役和动力灾变问题越来越突出。结构可靠度分析和结构健康监测是保障工程结构长期服役和安全运营的两个重要研究内容:一方面,结构可能直接承受作用强度远超其设计极限的极端自然灾害,导致结构体系失效,因此有必要对结构进行动力可靠度分析;另一方面,在漫长的服役期内,结构会因环境侵蚀和材料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功能退化,致使服役性能不断下降,因此需要利用损伤识别等手段为结构安
近年来,神经网络已经应用在无人驾驶、医学、地质探测等各个领域。随着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从Le Net网络结构到VGG网络结构,网络越来越深,每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计算量和参数量越来越大的问题。一般神经网络的训练计算由服务器端进行,再将训练好网络发送到终端进行推理计算,以满足终端的智能化需求。但该传输过程可能会造成用户一些隐私数据的泄露,缺乏安全性,同时终端也缺乏本地的自我训练调整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工智能领域各项技术的逐渐成熟,多智能体系统已成为人工智能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多智能体系统由分布式人工智能演变而来,其研究目的是解决大规模、复杂、实时和有不确定信息的现实问题,而这类问题是单个智能体所不能解决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是解决多智能体问题的重要方法,但目前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方法主要针对只有数个智能体的环境,而在多智能体越来越庞大的环境中,智能体的策略变得更加重要也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对大数据,工业智能,区块链等新基础设施的投资,信息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网络信息科技也随之提升,然而有的人却会利用技术对人们的隐私与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网络信息安全面临全新的,繁杂的挑战。入侵检测系统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在面对异常入侵,用户误操以及内部攻击时提供及时的防护,所以研究入侵检测系统已经成为相关从业人员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