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S及其共混物降解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由于传统塑料的废弃物带来了严重的环境负荷,开发环境友好的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成为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脂肪族聚酯因其具有显著的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和其它脂肪族聚酯相比,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机械加工性,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聚乙烯和聚丙烯的绿色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但是,PBS的物理性能难以满足各种需求,通过共聚和共混的方法对PBS进行改性来进一步扩大PBS的应用范围,并同时对其生物降解性、降解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一系列比例的可降解材料聚羟基丁酸酯(PHB)、聚己内酯(PCL)对PBS进行共混改性,并将共混物制成薄膜分别放入陕西当地土壤培养液和堆肥培养液中进行微生物兹化反应,精确称量薄膜降解前后的质量,计算试样降解后的质量损失率,以研究其生物降解性能。并通过万能试验机、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法(FT-IR)、偏光显微镜(POM)、热失重(TGA)等方法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分子结构、表面形态等进行了研究。   1、PHB对PBS的共混改性及共混体系的降解性能研究   将纯化过的PBS、PHB按一定的比例共混,在平板硫化机中制备成熔融膜,然后剪成20mm×20mm的试样,40℃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分别将试样放入100g/L浓度的土壤培养液和100g/L浓度的堆肥培养液,脂肪族聚酯作为微生物食物的唯一来源。每隔10d取一次样,降解周期为60d。   结果表明,PHB与PBS仅发生共混,PHB的加入影响了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着PHB添加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之增大;PHB与PBS共混后,共混体系的两相相互抑制结晶的成长;亲水性增加;聚酯在共混过程中形成了氢键:共混体系的分解温度Td随着PBS含量的增加而呈现上升趋势,提高了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在堆肥培养液和土壤培养液中具有良好的降解性;PBS中加入可降解成分PHB,降解性能得到提高,且随着PHB添加量的增加,降解速度加快;聚酯在堆肥培养液中降解速度高于其在土壤培养液中的降解速度;降解后共混物的表面出现侵蚀痕迹和大的孔洞。   2、PCL对PBS的共混改性及共混体系降解性能的研究   将纯化过的PBS、PCL按一定的比例共混,在平板硫化机中制备成熔融膜,然后剪成20mm×20mm的试样,40℃条件下真空干燥24h。分别将试样放入100g/L浓度的土壤培养液和100g/L浓度的堆肥培养液中,脂肪族聚酯作为微生物食物的唯一来源。每隔10d取一次样,降解周期为60d。   研究结果表明,PCL与PBS发生了共混。PBS和PCL两相在熔融共混过程中两相间有氢键形成,在球晶生长过程中两相间相互抑制;随着PCL添加比例的增加,体系的结晶度先增大后减小,力学性能、亲水性得到提高;相对于PBS,共混体系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PBS/PCL的共混体系在堆肥培养液中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在土壤培养液中具有降解性能;PCL的降解性能明显好于PBS,共混聚酯的降解性能优于PBS。降解过程同样是首先发生在低密度、松散的非晶区部分。   3、实验证明:共混物的降解过程就是大分子被破坏的过程,且降解首先发生在低密度、松散的非晶区,故共混聚酯的结晶度较降解前有所增加。
其他文献
  剩余油是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的物质基础,聚合物驱后地下微观剩余油的赋存和重新启动,是三次采油工作者时刻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宏观驱油实验切片、含油薄片、光刻仿真模
会议
近年来,随着矿物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可作替代能源的生物柴油以其可再生性和环保性等优点而广受重视。并且在经济驱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生物柴油得到了迅速发
学位
  通过分析萨中开发区表外层聚驱阶段的动用情况,认为萨中开发区表外层动用厚度小,表外储层潜力较大;本次研究利用测试资料、取心资料、室内实验数据、示踪剂监测数据,分析各种
  本文通过对中区西部"两三结合"分期分质工业性试验区聚合物驱阶段的含水、采聚浓度、视吸水指数及采液指数等参数的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表明三类油层聚合物
为了解上海市花鸟市场野生鸟的寄生虫感染情况,本文对2012年~2014年检获的11种野生鸟的117条绦虫和9种野生鸟的19条线虫进行了种类鉴定。  经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可鉴定出自15只
  为了有效开发聚合物驱后近50%的地质储量,需优选一种既具有调堵能力又具有驱洗能力的驱油剂.聚表剂作为一元驱油剂具有黏度大、乳化能力强和深部调驱作用突出等多重优于聚
  杏二中三元复合驱油工业性矿场试验是公司首次开展的注采井距为250m多井组、国产表活剂试验,试验过程中暴露出工业性矿场试验中进行改进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多井组三元复合
干旱是长期以来影响全世界粮食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预计世界人口在2050年将会超过90亿,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人口和资源的矛盾会相当突出。随着近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采用基因工程培育优良的耐旱作物势在必行。挖掘耐旱基因进行序列和功能分析,以期研究耐旱性分子机理,为创造耐旱新种质提供新基因资源,进而选育耐旱玉米等作物。玉米((Zea mays L.)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食品
以烟草青枯病病原菌-青枯假单胞菌为靶标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获得2株具有较强且稳定拮抗能力的拮抗菌,编号分别为MTQ3、FGQ5。以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方法为主要依据,结合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