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用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无生物毒性、可生物降解性、血液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并且机械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泛。针对传统聚氨酯粘合剂与水凝胶进行改进,研制了医用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与医用水凝胶。通过以不同臂数的聚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PPEO)为主要原料,并用L-丙交酯(L-LA)或ε-己内酯(ε-CL)在辛酸亚锡催化下进行本体开环聚合,得到不同聚酯改性的羟基预聚物,然后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分别对其进行封端,制备了端异氰酸基(-NCO)的预聚物(B组份),与天冬氨酸酯化合物(ASP,A组份)混合反应,得到一种双组份聚氨酯粘合剂。通过NMR、FT-IR、HR-TOF-MS、TGA、DSC等对羟基预聚物、端异氰酸基预聚物、天冬氨酸酯化合物及聚氨酯粘合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研究。通过二正丁胺法确定在异氰酸酯预聚物制备时最佳合成工艺为异氰酸根与羟基之比为3,反应时间为3.5~4 h,此时得到的预聚物黏度与流动性最为适宜;通过对A、B组份不同比例的研究,确定异氰酸根指数为1.2时,得到的粘合剂具有较快的表干时间(~2min)和固化时间(~6min),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断裂强度:2.8 MPa;断裂伸长率:60%)和粘结强度(74 N·cm-2);DSC研究表明存在两个玻璃转化温度,证明结构中存在微相分离现象;TGA曲线出现三个热分解阶段,第一阶段为脲基与氨基甲酸酯基的分解,第二阶段是酯基的分解,第三阶段为其软段醚基的分解;通过对聚氨酯粘合剂薄膜进行接触角与体外降解分析,发现聚氨酯粘合剂中酯基所占比例的越多,降解速率越快,因此可以通过调控酯基含量来控制降解速率,从而制备生物体不同部位所需的粘合剂。通过以不同臂数的聚乙二醇(n-arm-PEG,n=2、3、4)、ε-CL为原料在辛酸亚锡催化下进行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聚酯改性聚乙二醇(n-arm-PEG-PCL),然后与丙烯酰氯反应获得丙烯酸酯封端聚酯改性聚乙二醇预聚物(n-arm-PEG-PCL-AC)。通过FT-IR、1H NMR等对产物及中间体预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预聚物水溶液在紫外光下光敏性能的研究表明,成凝胶时间随着聚合物水溶液浓度的升高、聚合物臂数的增加而降低;体外降解研究表明聚酯改性后凝胶的降解速率比改性前大幅度提高,并且降解速率随着聚合物臂数的增加而降低;药物(头孢布烯)缓释研究表明水凝胶的缓释速率与降解速率一致,缓释时间可达15-30天,表明水凝胶对药物有优良的缓释效果。本文还通过在预聚物水溶液中加入丙烯酸制备了p H敏感的水凝胶,该水凝胶的溶胀率、药物缓释速率随p H值增加而明显增加,可通过生物体不同部位p H值的不同实现体内给药。